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48篇
  免费   110篇
  国内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14篇
工人农民   45篇
世界政治   90篇
外交国际关系   20篇
法律   2355篇
中国共产党   307篇
中国政治   723篇
政治理论   154篇
综合类   952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105篇
  2022年   68篇
  2021年   108篇
  2020年   94篇
  2019年   108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78篇
  2015年   194篇
  2014年   361篇
  2013年   249篇
  2012年   277篇
  2011年   312篇
  2010年   315篇
  2009年   324篇
  2008年   383篇
  2007年   379篇
  2006年   282篇
  2005年   244篇
  2004年   182篇
  2003年   165篇
  2002年   127篇
  2001年   93篇
  2000年   54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正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1次会议初审了民法总则草案,之后,正式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草案将QQ币、网游装备等虚拟财产、数据信息纳入民事权利客体。规定民事主体享有物权,乃是对虚拟财产、数据信息的价值认可。通过法律明确其财产所有权,不仅有利于网友依法维护虚拟财产权利,也符合互联网时代的财富价值观,有助于促进网络虚拟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2.
德国民法典采取"区分主义"的物权变动立法模式,其思维路径是债权行为和物权行为相互区分。《德国民法典》第873条,第929条规定,不动产物权之设定转移,依当事人之合意及登记于登记簿而生效力。动产所有权之转移,依当事人之合意及动产之交付而生效力。  相似文献   
83.
沈浩蓝 《科技与法律》2021,(3):17-25,54
《民法典》关于"数据"的规定是其对大数据时代的响应,彰显了《民法典》的时代性与前瞻性,具有重要的价值宣示功能.然而,《民法典》对其具体意涵、法律性质等均未明确,无法为数据要素领域的后续规则建构提供切实指引.长远观之,这无疑将阻滞我国数据产业的发展.鉴于《民法典》采取了"个人信息"与"数据"二分模式,可以推知其规定的"数据"仅指具有财产属性的市场主体数据而非主要体现人格利益的个人数据.在此基础上,可以通过利益成权的理论正当性、受保护利益的独立性和利益成权的现实影响三个标准考察《民法典》规定的"数据"在法律性质上是权利还是法益.洛克劳动理论证成了市场主体数据成权的理论正当性;数据条款保护的利益具有区别于其他接近利益的独立性;市场主体数据成权将积极助推我国数据产业发展.因此,《民法典》规定的"数据"应当被认定为财产权利而非法益.  相似文献   
84.
曹普 《前线》2015,(3):56-58
全面依法治国是一项艰巨浩繁的系统工程,是国家治理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如何依照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制定的总蓝图成功地领导和推进这场革命,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各级领导干部在推进依法治国方面肩负着重要责任,全面依法治国必须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领导干部要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带动全党全国一起努力,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上不断见到新成效。  相似文献   
85.
顾耀昌 《群众》2015,(4):45-46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强调,全面依法治国必须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领导干部要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带动全党全国一起努力,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上不断见到新成效。深刻学习领会总书记的这段论述,对于各级领导干部提升自身素质,牢固树立正确的信念、决心、行动,全面推进依法治  相似文献   
86.
强制医疗的客观要件包括行为条件和侵害法益条件两方面。通过对司法实践的考察发现:强制医疗的客观要件不仅存在放任精神病人继续实施危害社会行为的风险,而且还存在不规范适用的情况。出现上述问题的根源在于强制医疗的客观要件自身具有不合理性,只有改革强制医疗的客观要件,才能够化解风险、规范司法适用。不限制危害行为和侵害法益是国外强制医疗客观要件的普遍模式。我国应当将"实施的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已经达到犯罪程度"作为强制医疗的客观要件,同时有必要丰富强制医疗的执行方式,在住院治疗之外,增加门诊治疗。  相似文献   
87.
运用"大历史"的视角,发现现今中国社会结构的巨大变迁,即在大量新的社会组织的诞生和运行中,中国的社会结构从"扁平"变为"立体"。这就带来了社会管理方式的多层次性和综合性。对于刑法而言,则要看到今日之刑法,乃法律体系中的刑法,因而秉持克制的态度和坚持保护法益的目的,此即谦抑的法益保护说。  相似文献   
88.
2012年修正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在第15章“特别程序”中增设了“实现担保物权案件”一节,为担保物权的实现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迅捷方式,同时也在我国建立了实现担保物权的非讼模式.但是,由于实现担保物权的程序是一项新制度,实践中并无先例可循,而且《民事诉讼法》中的规定也较为原则,因此如何理解与适用担保物权实现程序是当前人民法院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必须对当前实践中诸多问题逐一研究和明确,才能使该程序顺利、有效地适用于司法实践当中.  相似文献   
89.
林滨渤 《求索》2013,(2):193-195
对遗弃罪法益的不同理解及诠释,关涉着该罪的定罪量刑,也决定着该罪的立法走向。本文拟从遗弃罪法定刑的设置根据、所处的体系性位置及对“扶养义务”刑法解释三个维度进行探究。一是从法定刑设置进行考察,遗弃罪之所以设定如此轻缓的法定刑.源自其社会危害性较低;二是从体系性位置进行考察。在民法学及刑法学双重视野下,家庭成员间受扶养权归属于广义人身权利的范畴;三是对“扶养“刑法解释进行考察,以罪刑法定原则下的刑法解释规则为基点开展论述。并综合运用历史解释、比较解释的方法,最终得出遗弃罪法益应为家庭成员受扶养权的结论。  相似文献   
90.
《物权法》的颁布让人们逐渐认识到了维护个人权益,保护私有财产的重要性,这一思想短时间在国内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但考虑到物权保护法的发展时间较短,条文中存在着诸多不完善的地方,因为,建立健全完善的物权立法体系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就不动产物权等级的性质进行了讨论,并根据实际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希望以此来不断完善物权登记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