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0篇
  免费   78篇
工人农民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4篇
中国政治   6篇
综合类   25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 观察“贺氏三通法”不同时点针刺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缺血区脑组织和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 oxide dismutase, SOD)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8只)、模型对照组(10只)、针刺组(30只)。根据干预时间的不同,针刺组分为3 h针刺组、6 h针刺组、48 h针刺组,每组各10只。采用线栓法复制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针刺组在模型复制成功后分别按3、6、48 h分组给予“贺氏三通法”针刺,每日1次。模型复制成功72 h后测定血清及脑组织中SOD活性和MDA含量。结果 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各针刺组大鼠脑组织SOD活性显著增加(P<0.01),6 h针刺组血清SOD活性有升高趋势(P>0.05);而针刺组大鼠血清MDA含量显著增加(P<0.01)。6 h针刺组大鼠血清SOD活性、MDA含量显著高于3 h和48 h针刺组(P<0.05,或P<0.01)。结论 “贺氏三通法”早期介入可调节SOD、MDA的代谢紊乱,从而对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脑组织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2.
百会穴是临床常用穴,历代医家对百会穴的针刺疗法、艾灸疗法、狭义外治疗法有较多论述。历代文献中,百会穴针刺疗法以浅刺为主,泻法居多;除一般针刺以外还存在火针、刺血等疗法。艾灸多为三壮、七壮、五壮每次(或每日);一般为7次(或7日)每疗程;总灸量一般为七七壮;艾炷一般为小炷型;除直接灸以外还存在隔姜灸、温针灸等疗法。百会穴外治疗法有药物外治法、药物-艾灸外治法、药物-按摩外治法、药物-针刺外治法、药物-蜞针外治法等。  相似文献   
53.
近年来随着医学影像学的发展,国内外许多学者利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MRI)技术,对针刺不同穴位的脑功能成像及临床应用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为促进针刺治疗疾病机制的探讨,提供了一定的可视性依据[1].笔者分别对针刺健康人上肢穴位、下肢穴位、上下肢配穴的磁共振脑功能成像以及其在针灸临床应用的概况,做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54.
目的 观察针刺联合应象刺血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0例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瘫痪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2例,对照组18例。治疗组采用应象刺血和常规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巴氯芬治疗,1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上肢肌张力的变化、运动功能的变化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变化,1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Fugl-Meyer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 FM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ADL)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治疗组治疗后FMA、ADL评分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肌张力均有所改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肌张力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刺联合应象刺血可缓解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瘫痪状态,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55.
肥胖病为当今常见病、多发病,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为其常见并发症,严重地危害人们的身心健康,已引起国内外医学界的高度重视。笔者随刘志诚研究员从事针刺减肥临床多年,采用针刺配合耳穴压籽治疗肥胖病100例,获得了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观察对象为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减肥专家门诊及我院针灸减肥专科门诊,经临床检查诊断为单纯性肥胖病者。诊断标准参照《实用临床肥胖病学》[1],以肥胖度((实际体重-标准体重)÷标准体重)×100%)>20%为肥胖,20%~30%为轻度肥胖,31%~50%为中度肥胖,>50%为重度肥胖。分型标准:胃肠实热型:形体肥胖,多食易饥,口舌干燥,怕热多汗,小便短赤,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脉数或滑;脾虚湿阻型:肥胖,纳少乏力,肢体困重,腹胀 药所能治乎[2]?此论对如何正确运用逍遥散,全面诊治肝郁很有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6.
目的 通过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技术和纤维束自动定量分析(automated fiber quantification,AFQ)方法探讨无先兆偏头痛患者在针刺干预前后脑白质纤维的变化。方法 纳入无先兆偏头痛患者20例和健康受试者10例,无先兆偏头痛患者进行每周3次、连续4周的针刺干预,干预前后分别进行DTI和T1像扫描,健康受试者不针刺,仅进行1次核磁扫描。比较无先兆偏头痛患者针刺前后以及无先兆偏头痛患者和健康受试者基于AFQ方法的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值。结果 与健康受试者比较,无先兆偏头痛患者右皮质脊髓束、右上纵束部分节点FA值显著减弱(P<0.05);与针刺前比较,无先兆偏头痛患者头痛天数及头痛程度显著下降(P<0.05),头痛频率下降不显著,无先兆偏头痛患者右皮质脊髓束、右上纵束、左扣带回部分节点FA值显著增强(P<0.05)。结论 无先兆偏头痛患者存在广泛白质纤维束受损,针刺能促进受损的脑白质纤维恢复。  相似文献   
57.
痈疽是一种常见的急性化脓性疾病,发病率高。《黄帝内经》详细阐述了痈疽的病因为外感六淫、情志失常和饮食不节,病机为气血凝滞。在针刺治疗上,以病前防治,病时宜急、察气虚实,补泻得当、因时制宜,避其禁忌为原则,合理使用锋针、铍针、圆利针等各种针具以及采用赞刺法、大刺泻法、豹纹刺法等针刺方法来治疗痈疽。  相似文献   
58.
神阙穴探讨     
神阙穴又称脐中,“气舍”、“下丹田”、“命蒂”。近年来笔者对该穴进行探讨,现概述如下。1历代医家对神阙穴的认识神阙穴始见于《素问·气穴论》,但最早提出“神阙”二字的是晋·皇甫谧《针灸甲乙经》。《素问·气穴论》曰:“藏俞五十穴,……齐一穴,……针之所由...  相似文献   
59.
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