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0篇
  免费   9篇
各国政治   22篇
工人农民   6篇
世界政治   1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3篇
法律   97篇
中国共产党   12篇
中国政治   31篇
政治理论   46篇
综合类   10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71 毫秒
81.
本文通过中外理论及法律法规比较,揭示了非营利组织的基本特征,即非营利组织是具有组织性、非利润分配性、民间性、自治性和志愿性的组织。同时,为了扩大收入来源,保证非营利组织的可持续发展,国家应在附加有关限制条件的基础上,允许非营利组织开展营利活动。与此同时,需采用不同标准划分非营利组织营利收入的来源和用途,针对不同类型的收入设计不同的税收优惠政策,从而达到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公益事业、促进市场公平竞争的目的。  相似文献   
8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确立了农民对土地的承包经营权,200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规定农民对土地的承包经营权可以依法采取转让、出租、入股、抵押或者其他方式流转,扩大了农民对土地的承包经营和使用权限。与此同时,还逐步完善了国家对农民土地的征用办法和程序以及对农民的补偿安置办法。我国土地制度变革的总体特征是在政府主导下,农民积极参与推动,扩大了农民使用土地的自由度,增加了土地使用的灵活性。在新的土地制度变革过程中,应进一步确保农民对土地的产权、完善征地制度和规范土地流转。  相似文献   
83.
内地农村土地流转何去何从?——重庆实践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靖祥  陆铭 《公共管理学报》2011,8(4):85-95,126,127
基于对重庆农村土地流转实践的调研,本文认为,城市规模扩张(城市化)、农民的非农就业和农业规模经营要求是土地流转的动力。在不同形式的土地流转过程中,土地产权仍不够明晰、农民惧怕风险和社会保障不健全是土地流转的主要阻碍因素。在利益分配方面,政府对土地流转的过度介入对农户的权益保护不利,急需完善市场和健全法制。同时,重庆的实践说明,要在城市化进程中推进土地流转,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关键是靠农业用地转为非农业用地过程中产生的土地增值收益。因此,建设用地指标的跨地区流转和劳动力的跨地区流动是未来可试验的方向,但应实现土地与户籍制度改革的联动,这是有利于统筹城乡和区域发展的举措。  相似文献   
84.
传统的企业竞争力模型缺乏对系统的界定,混淆企业竞争力与企业能力的界限。本文通过引入波特的竞争模型,提出一个多层次企业竞争力模型(AMEC①)。模型分为外部竞争子模型、企业能力子模型和企业竞争力公式三个部分,基于系统分层界定企业竞争力,通过结合企业外部竞争和内部能力两个因素推导出企业竞争力公式;并在系统利益既定的情况下,推导出基于企业竞争力的利益分配公式和基于企业内部能力的利益分配公式,得出一个企、止资源最优配置的路径.最后给出一个企业资源最佳配置的实例。  相似文献   
85.
当农地产权过于模糊时容易导致公地悲剧。当农地产权过于清晰时又容易导致反公地悲剧。明晰产权的私有化路径这一西方经验在解决公地悲剧的同时也陷入了反公地悲剧的困境。当前中国农地制度安排正在重复西方困境的老路,农村公共福利供给中由公地悲剧到反公地悲剧的困境正在中国农村不断上演。实现由公地悲剧与反公地悲剧向公地喜剧的跳跃的一个重要办法是加强和完善改革开放之初所建立的农村基本经济制度,使农地产权的两级构造的每一级都能继续发挥作用,使统分结合的统的组织保障能够实质性地运转,使农户对村社集体的责任在被取消后可以通过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的手段再次生发出来并继续维系。唯如此,方能实现正常、高效且低成本的农村公共品的供给。  相似文献   
86.
刘佳  吴建南  马亮 《公共管理学报》2012,(2):11-23,122,123
土地财政是当前政府管理中的热点问题,然而学界对于土地财政的动因和引发根源尚未有一致结论。基于晋升锦标赛理论,采用2003—2008年中国257个地级市政府的非平衡面板数据,从地方政府官员晋升竞争角度出发,分析了官员晋升竞争对土地财政的影响。发现,地方政府官员晋升竞争是引发土地财政的根本原因,且这一发现具有较好稳健性,官员任期与土地财政之间存在显著的倒U型关系,官员晋升竞争对土地财政的影响是因条件而异的,行政首长面对晋升竞争时更倾向于土地财政;相较东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官员在面对晋升竞争时更倾向于土地财政。由此得出,缓解土地财政问题的关键在于变革官员晋升模式,创新干部考核评价体系,以及延长和稳定官员任期是未来可能的改革路径。本文的发现对进一步理解我国官员治理模式,以及有效缓解土地财政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7.
陈胜强 《北方法学》2012,6(4):140-145
中人是清代土地绝卖关系的重要参与人,是土地绝卖契约有效成立的必备要件之一。"立契有中"是影响买卖双方契约观念的最重要因素,而这种因素又是由中国传统交易规则所固定下来的传统决定的。因此,中国传统交易规则是型塑中人在清代土地绝卖契约中功能的基因。  相似文献   
88.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行业协会作为一种同类企业间的联合互益组织在社会经济生活中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但其本身所蕴含的公益性与私益性的冲突却成为制约我国行业体制发展的首要因素,从奶粉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到:行业协会的私益趋向越来越明显,公益的属性已逐渐被取代。在许多学者声嘶力竭的改革呼声中,我们只有公正的看待行业协会的市场性,摒弃政治意义上的公益至上的观点,进一步厘清行业协会公私冲突的根源,在非营利话与市场化、民营化的互动基础之上,重新拷问中国的行业体制改革的路径选择,才能实现行业管理的善治。  相似文献   
89.
改革我国拆迁补偿制度的立法建议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为了落实《物权法》关于征地拆迁与不动产物权保护的立法精神,在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立法授权下,国务院开始了新的拆迁条例的立法工作。而在拆迁立法中,拆迁补偿无疑是被拆迁人关注的焦点,新的立法要拿出让被拆迁人普遍接受的补偿方案,就必须彻底改革现行的补偿制度,改革的内容包括建立城乡统一的拆迁补偿制度、建立房地统一的拆迁补偿制度、建立完全市场化的估价制度、实行拆迁补偿裁决的司法化等。  相似文献   
90.
从地缘政治视角考察,欧洲可划分为两大板块:"心脏地带"和"边缘地带",与之相对应的是欧洲还存在两大地缘政治势力,即陆权势力和海权势力。冷战时代欧洲地缘政治格局的主要特征是苏联代表的陆权势力和美国代表的海权势力在两大地缘政治板块上的对立与均势。而后冷战时代的今天,欧洲地缘政治失去了这种战略平衡:陆权势力收缩而海权势力扩张,心脏地带衰落而边缘地带崛起。同时不应忽视,全球化和新科技革命,也都赋予了欧洲传统地缘政治形态以新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