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2篇
中国共产党   3篇
中国政治   20篇
政治理论   3篇
综合类   4篇
  2023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邓艳  张映先 《求索》2011,(6):134-136
伽达默尔的哲学阐释学为跨文化文本阐释研究提供了哲学反思的空间,"理解的历史性"、"视界融合"和"效果历史"三大原则向我们表明了文本阐释的现实:译者和原文本都是历史性的存在,任何理解、阐释活动都是在历史语境之内进行的,都必然深深地打上时代的烙印;文本阐释过程其实也就是译者视域和原文本视域融合的过程,但这种融合是相对的,是差异基础上的融合;受"效果历史"的影响,文本的真正意义和阐释者一起处于不断运动生成之中。文本的意义是无限的,我们对其终极意义的把握只能是一个无限趋进的过程。不存在理想的、绝对客观、忠实的译文。  相似文献   
12.
美国人类学家格尔兹的文化阐释学促使人类学研究在20世纪70年代出现了新的转折。文化阐释学的核心是文化"深描"。所渭"深描"即:对特定的文化活动以及文化持有者的理解进行显微察访,并结合相关的历史背景和社会文化语境进行阐释。人类学的"深描"是对活文化进行观察和理解,进而进行阐释。它突出的特点是显微研究。基于时间的隔离,文化"深描"基本不适用于历史学,但对历史学有借鉴作用。历史学研究者可以借助有精细内容的历史文献的发现、整理、重组,使历史达到显微的效果。事实精微、清晰,分析也就相应地细致入微,这就是我理解的历史学"细描"方法。历史"细描"  相似文献   
13.
在西方行为主义政治文化研究方法的影响下,中国政治文化研究在过去三十多年里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这一科学研究的进步也带来了自身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概念问题上。西方的行为主义政治文化研究限制了文化这一概念的丰富内涵,同时也轻视了文化研究的解释机制。要克服这一概念上的问题,就需要回到文化研究的轴心文明传统、回到文化研究的历史主义传统。这就需要挖掘中国传统文化中悠久的阐释学传统,要对这些阐释学传统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未来政治文化研究的进步与发展,就在于把扎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阐释学研究方法与行为主义的实证检验完美结合在一起,形成中国特色、中国风格的政治文化理论。  相似文献   
14.
王清 《前沿》2014,(17):55-56
西方阐释学经历了古典阐释学到施莱尔马赫的方法论转变,狄尔泰将阐释学进一步提升为精神科学方法论。到了海德格尔,阐释学转变成为哲学本体论,具有存在的意义。海德格尔的学生伽达默尔强调理解的普遍性和历史性,阐释学成为哲学主体思潮,解释的历史性是当代西方哲学阐释学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15.
我国译学界的阐释学翻译研究多从哲学阐释学的"理解的历史性"、"视阈融合"以及"效果历史"三个主要方面分析和解释翻译现象。阐释学在翻译领域的研究成绩显著,但是也存在问题。因此,翻译研究者对于诠释学理论的借鉴和引用应该持一种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客观科学态度。  相似文献   
16.
文中根据英国翻译理论家斯坦纳(George Steiner)的阐释学翻译理论,通过列举王熙凤的个性语言翻译实例,比较杨译本和霍译本两者译者主体性之体现。  相似文献   
17.
"理解的历史性"、"视域融合"、"效果历史"是伽达默尔阐释学的三大哲学原则。这三大原则在翻译中的运用强调了文本意义的开放性和不确定性,凸显了译者理解的主动性,更加明确了文本意义阐释过程的动态性和循环性。阐释学在给翻译研究的认识论、实践论带来启迪的同时,其局限性也同样令人关注和深思。  相似文献   
18.
表面看来,桑塔格的<反对阐释>似乎与阐释人类学的主张直接相悖,然而,桑塔格的"反对阐释"所反对的并不是阐释本身,而是单一的规则的某种阐释.近来人类学学科发展中最重要的理论流派之一阐释人类学与阐释学具有深厚的理论渊源,强调深度描绘来阐释内部的意义.它所强调的阐释并非桑塔格反对的那种单一化的阐释,事实上人类学在后现代思潮的影响下一直都在尝试多种阐释形式以求达到恰当真实的反映文化的目的.总之,桑塔格"反对阐释"的主张其实与当代人类学的一些基本假设和研究议程是有一定的相关性,对反对阐释的正确理解对于理解阐释人类学具有相当的参照意义.  相似文献   
19.
张婷 《世纪桥》2007,(2):77-78
在当代阐释学的视野中,经典重读不是为了重新发现隐藏在经典中的“原意”,而是在新的语境中与经典展开对话,它包括与经典的文化历史背景的对话、与经典作家的对话以及与经典文本的对话。对话的意义在于获得经典本身地位和阐释者思想境界的双重提升。  相似文献   
20.
阐释学视野里的梁实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梁实秋有着独立的文学思想,其思想是中西合璧的,具有多元复杂性,并非全盘西化。这主要体现在,其创作心理机制、写作的终极目的及其文学思想乃至文化思想受到了西方阐释学和中国阐释学的双重影响。梁实秋正是在效果历史的理解中,在东西方阐释学相遇的融合视域里不断超越自身,怀着融会着新人文主义和儒家思想的文化精英意识与情怀,坚持不懈地追寻着博雅人文精神的美丽天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