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58篇
中国政治   48篇
政治理论   10篇
综合类   7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1 毫秒
21.
诚信是安身立命之本,也是经济发展之本。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个企业和一个地区的发展,诚信尤为重要。市场经济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信用经济,离开了诚信,就根本不可能有市场经济的真正发展。“信”的本义是“诚实不欺”。信用的核心是信任。从整个社会层面讲,信用是一种信守承诺的责任感,是行为人对自己行为后果负责的道德感。它既是个人的一种品行,表明人们的认同程度,同时,也是社会的一种德性,反映一个社会的道德水平。目前,我国信用问题几乎发生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如:一些政府管理机关以“乱收费”来增加财政收入;…  相似文献   
22.
经过理论界的讨论,主张对价值规律进行限制的论者已经不多了。但还有一些同志认为对价值规律的自发性,则必须限制。我们认为,自发性是价值规律内在的、固有的本性,限制价值规律的自发性,就是限制价值规律本身。 凡是称得上规律的东西,必定以某种自然必然性支配着事物的运动。因此,任何规律都具有自发的性质,经济规律当然也不例外。人们在规律面前所表现出来的能动作用,不在于限制规律的自发性,而是使其作用的后果符合人的某种意愿。  相似文献   
23.
江泽民同志5月29日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毕业典礼上的讲话中指出,要坚持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努力寻找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这一论断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丰富的理论内涵,为进一步改革、完善、发展公有制经济指明了  相似文献   
2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十一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要实现这一历史任务,必须突破传统的思维定势,即就农业谈农业,就农村谈农村,在不改变农村基本格局的前提下去谋求农村有限的发展与进步。这种思路的根本缺陷是割裂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与社会其他方面的有机关联,把"三农"问题作为一个孤立的系统单独加以研究,因而实现不了农业与工业、农村与城市、农民与市民之间的良性转换与互动。要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状况,在战略选择上必须按照新的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格局,走出一条统筹城乡发展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25.
2004年2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全文公布。这是时隔18年后中央再次把农业和农村问题作为中央一号文件下发,也是建国55年来中央首次就农民增收问题出台的文件。农民收入为何难以提高?本期专家访谈邀请了中共大连市委党校宫希魁教授对此予以解答。  相似文献   
26.
诚信是安身立命之本,也是经济发展之本.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个企业和一个地区的发展,诚信尤为重要.市场经济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信用经济,离开了诚信,就根本不可能有市场经济的真正发展.  相似文献   
27.
据典籍所载,在山东泗水东北,有一古泉,名曰“盗泉”。旧时人们常以“盗泉之水”比喻用不正当手段得来的东西。《淮南子·说山训》中说:“曾子之廉,不饮盗泉”。陆机在《猛虎行》中说:“渴不饮盗泉水,热不息恶木阴”。如果从古人这种比拟和引伸的意义上讲,“渴不饮盗泉水“喻义一尘不染,洁身自好的信念和追求,理所当然,无可非议。但是,在人们的现实生活中,如果从合理发掘一切资源为人  相似文献   
28.
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根本因素。但是,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发展生产力可以来取不同的经济形式。自然经济、商品经济、产品经济分别适用于生产力发展的不向  相似文献   
29.
本文认为产品经济、计划经济体制、全民所有制是构成传统经济体制的三个基础性范畴。它们之间互相依托和支撑,形成了一个存在内在逻辑关系的紧密架构。这个架构在创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初期,曾经发挥过积极作用,但是随着情况的变化,逐渐走向反面,成为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绳索,因此,最终导致了三位一体架构的解体。现在,产品经济和计划经济体制两个范畴已被实践所扬弃,剩下的全民所有制范畴虽尚存一席之地,但亦处风雨飘摇之中,由于失去了前两者的逻辑支撑,其作为理论范畴的最后终结已经为期不远了。  相似文献   
30.
有人这样说过:“读不懂农民,就读不懂中国”。这话掷地有声,意蕴无穷。能不能解决好农民问题,不仅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成败的关键,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败的关键。中国是一个农村人口占大多数的国家,没有农业、农村、农民的现代化,就没有中国的现代化。当前扩大内需,启动经济的宏观政策能否见效,关键也取决于能否增加农民收入和有效开拓农村市场。“三农”问题之所以成为瓶颈制约,仅从经济方面找原因和想对策是很不够的,还应通过对社会关系的多层面分析,用大视野全方位审读农民问题。一、歧视农民的社会意识必须改变解放以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