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6篇
  免费   11篇
各国政治   13篇
工人农民   5篇
世界政治   27篇
外交国际关系   52篇
法律   233篇
中国共产党   51篇
中国政治   66篇
政治理论   19篇
综合类   7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解放军军事法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生产建设兵团分院:现将《关于依法制裁规避执行行为的若干意见》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相似文献   
32.
企业的道德建设任重而道远。从经济伦理学角度,企业道德资本的生成逻辑包括:道德资本的理论演绎形成逻辑、义利博弈生成逻辑、道德制裁建设逻辑。意在促使企业道德资本的研究进一步深入,企业道德资本的建设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33.
程序性辩护是与实体性辩护相对应的一种辩护权行使方式,它是针对公安司法机关在刑事诉讼中的诉讼行为的合法性向中立的裁判者提出申请或者质疑,请求其作出权威的程序性裁判,使被侵害的权利获得司法救济,进而间接地证明被追诉人无罪或者罪轻的一种辩护方式.当前程序性辩护在我国法律中有所体现,但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且现有规定存在诸多不足...  相似文献   
34.
证明妨碍是劳动争议诉讼领域近年来突显出的新问题。我国民事诉讼法、有关劳动争议解决的专门立法及相关司法解释对证明妨碍制度的规定不够具体明确,难以满足实践需要。完善我国劳动争议诉讼证明妨碍制度应首先明确其构成要件,强调成立证明妨碍的关键是用人单位或劳动者违反证明协作义务和证据保存义务,且不再区分主观状态。进而在此基础上,结合劳动争议诉讼的特点,设立更为合理的制裁措施,选择以金钱制裁为主,同时并不排斥诸如转换证明责任、降低证明标准等多元化法律后果的适用。  相似文献   
35.
以提醒告诫、金钱制裁、禁令、吊销营业执照等为主要承担方式的中国竞争法行政责任,方式多样灵活,功能多元。它相对重视反竞争行为的制止,但尚未达到在制止反竞争行为过程中实现国家经济管理职能的程度。竞争法行政执法机构应在竞争法实施过程中,不断提升运用竞争法实现国家政策目标的能力。  相似文献   
36.
在劳教制度被废除之前,治安管理处罚、劳教制度和刑罚组成了我国社会治安的三级制裁(处分)体系,即刑法规制构成犯罪的行为,劳动教养规制违法严重但又不构成犯罪的行为,治安管理处罚规制一般违法行为。  相似文献   
37.
《党课》2011,(22):44-44
西方有句谚语说:“如果你骗我一次,你应该感到羞耻;如果你骗我两次,我应该感到羞耻。”依我看,如果“你骗我三次”,则是政府的羞耻。骗人者以骗为荣,以骗为生;而被骗者因无以制裁骗人者而感到愤怒,就意味着社会进入某种无序状态。  相似文献   
38.
非监禁刑作为一类刑事制裁方法,与监禁刑相比,在发挥刑罚的教育和矫正功能、体现刑罚人道性和谦抑性思想以及实现刑罚适用的经济性和效益性等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我国以监禁刑为主的刑罚模式居于主导地位。我国应当积极倡导非监禁刑的广泛适用,弥补监禁刑适用的不足。  相似文献   
39.
《公安研究》2009,(10):90-90
李奋飞在《法学家》2009年第1期撰文认为,在中国的刑事诉讼中,程序违法现象极为普遍,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现行的刑事诉讼法是一部缺乏制裁机制即违反之后没有法律后果的软法。刑事诉讼法基本上已经丧失了作为法律所应当具有的约束力,甚至沦落为规则的宣示或告诫。欲使刑事诉讼法成为真正的法律,就必须为其注入制裁这一法律规范的应有要素。而为刑事诉讼法注入制裁要素,  相似文献   
40.
莫湘益 《海峡法学》2012,14(2):83-92
立法语言必须逻辑严谨地表达法的价值,法的规范类型和结构须与法的价值取向一致,条文的整体设计须契合法价值的生成环境.这些一般规训应为立法语言所遵循.厘清刑事诉讼法的价值结构及影响因素,对刑事诉讼立法的语言完善有指引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