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697篇
  免费   102篇
  国内免费   19篇
各国政治   94篇
工人农民   276篇
世界政治   269篇
外交国际关系   188篇
法律   4116篇
中国共产党   2992篇
中国政治   6912篇
政治理论   1241篇
综合类   2730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106篇
  2022年   139篇
  2021年   189篇
  2020年   324篇
  2019年   154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111篇
  2016年   314篇
  2015年   644篇
  2014年   1908篇
  2013年   1622篇
  2012年   1668篇
  2011年   1708篇
  2010年   1545篇
  2009年   1517篇
  2008年   1614篇
  2007年   1094篇
  2006年   914篇
  2005年   700篇
  2004年   633篇
  2003年   579篇
  2002年   473篇
  2001年   357篇
  2000年   298篇
  1999年   53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41.
半月大事     
《半月谈》2020,(8):90-91
新华社4月6日播发《中国发布新冠肺炎疫情信息、推进疫情防控国际合作纪事》,纪事按时间顺序梳理了中国在及时发布疫情信息、分享防控经验、推进疫情防控国际交流合作方面的主要事实。  相似文献   
42.
成安县推行党员“网格化”管理,通过构建“职责明确、信息畅通、上下联动、延伸到户、全面覆盖”的管理服务新体系,拓宽党员服务发展、服务群众渠道。注重“精准”,规范运行机制。“网格”划分按照居住相邻、人缘相亲、管理幅度适宜的原则,村“两委”干部分别联系5至10名党员,每名党员联系10户左右群众,建立健全日常巡格、定期碰头、上门走访等制度,织就一张农村党建服务网。  相似文献   
43.
44.
李芸  战炤磊 《群众》2020,(3):22-22
“六稳”是在“稳中有变”的形势下保持“稳中求进”的根本要求。“稳预期”在“六稳”中处于基础性和导向性的地位。做好“稳预期”工作需要把握好以下三个关键点:把握“稳预期”的动态内涵,强化质量导向型预期预期是指经济当事人为了在不确定的未来尽可能地规避风险、获得最大收益,借助过去和现在的一切信息,对所关注的经济变量的未来变化做出的尽可能接近事实的预测或判断。“稳预期”是指引导广大民众对国民经济的中长期总体向好的发展趋势形成相对平稳的乐观的与实际情况基本吻合的预测和判断。通常增长速度和数量规模等指标的变化很容易被观察到,历史数据和预测信息也相对容易获取,人们对其的预期容易出现明显的波动,而质量效益指标的变化幅度相对较小,人们对其的预期也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45.
"以人民为中心"思想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的题中应有之义。立足于赋权理论,制度—信息—技术—话语赋权构成脱贫攻坚中实现"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基本路径。揆诸现实,脱贫攻坚中制度赋权不到位、信息赋权不充分、技术赋权梗阻以及话语赋权失衡引致"以人民为中心"思想未能充分实现。为此,应在脱贫攻坚中推进制度赋权完善和落实、加强信息赋权沟通和监督力度、促进技术赋权梗阻节点破除和发挥效能、重构话语赋权主体思维并指导其行为等以实现"以人民为中心"思想。  相似文献   
46.
《行政论坛》2019,(2):86-94
公众参与是中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其是否能提升公众满意度还缺乏一致结论和实证证据支持。本文基于中国125个地级市的多源数据,运用倾向值匹配和多层模型,实证研究了在政府绩效评估中引入公众参与对公众满意度的影响。研究发现,公众参与和公众满意度的相关关系不大,只有绩效公开维度同其显著负相关。这说明在地方政府绩效评价中应进一步完善公众参与机制,理性看待和合理引入公众评价,使其真正发挥绩效改进的潜在作用。  相似文献   
47.
48.
49.
个人隐私公开豁免条款兼具定义规范和权限规范的双重特征,定义规范确定了条款的适用范围,个人隐私定义本身构成公开豁免的内在界限;权限规范赋予行政机关对何为"对公众利益造成重大影响"的裁量权限,公共利益的判准成为公开豁免的外在界限,双重界限的背后是隐私权与知情权的利益衡量与价值取舍。大数据时代中传统隐私权转向信息性隐私权的同时,界定"个人隐私"概念的关键应从"隐私"转向"识别"。在类型学和隐私保护领域阶层理论的基础上,在识别后果不同的"个人隐私"与重要性不同的"公共利益"之间进行基于比例原则的精细化利益衡量,才能发挥该条款的规范功能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