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篇
  免费   4篇
各国政治   1篇
世界政治   8篇
外交国际关系   5篇
法律   15篇
中国共产党   15篇
中国政治   51篇
政治理论   12篇
综合类   3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逻辑涵摄形式上满足了法官服从法律的法治要求,但是无法保证大、小前提的真、假以及推理结论的确定性。直觉论为变革普通法以适应社会转型期的需要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也揭示出法官添加新知识的事实。然而,夸大直觉则威胁到法治。当代社会充满着各种对立、日益脆弱,需要一种能灵活处理纷争的综合性的法律发现模式:即一个直觉和涵摄并重的,一种类推、演绎、归纳和设证思维协同发挥作用的思维模式。  相似文献   
42.
直觉思维是人类的一种基本思维方式,它具有直接性、突发性、非逻辑性、或然性和整体性等特点.直觉思维的基本内容包括:直觉的判断、直觉的想象和直觉的启发.直觉思维在科学创造中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大力培养人的直觉思维能力.对于提高整个社会的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43.
从认知科学的角度, 用认知理论来解读归纳法的深刻内涵———如从经验归纳中的“ 无意 归纳”与思维的“默会力量”及二者的关系和作用出发, 有利于打开“直觉”思维的黑箱, 给机制复杂 的直觉认知以科学诠释。  相似文献   
44.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每天都会产生很多直觉,而且用直觉去判断或领悟各种事物。我们每当决定一件重大事情的时候,也几乎没有一件是能离开直觉的。既便是最后的重大决策是经过一系列科学决策程序而得出的结沦,也是在分析论证过程中并非全部是靠理性的东西,也要靠人的直  相似文献   
45.
本文首先分析了柔性管理的内涵,然后对柔性管理和强制性管理进行了比较,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在公安行政管理具体工作中,要采用柔性化决策,进一步改进执法方式,并努力打造"亲民型"公安队伍.  相似文献   
46.
胡军 《新视野》2007,1(5):72-75
文章围绕梁漱溟用直觉主义观点解读中国文化这个主题展开分析和评论,指出梁漱溟的直觉思想源自唯识学和柏格森的哲学,其独特之处是用"直觉"解读中国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这在中国近现代文化史上是非常罕见的。梁漱溟用直觉解释中国传统文化的变化、中庸、调和等形而上学问题,用直觉解释儒家的"仁"等伦理道德问题,把直觉视为一种生活方式,有助于深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但梁漱溟对直觉概念的模糊说明以及他在某些方面前后自相矛盾的叙述,增加了对其直觉思想的清晰理解的困难,这些问题有待后学进一步研究和鉴别。  相似文献   
47.
认知、归纳与直觉--归纳法的一种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认知科学的角度,用认知理论来解读归纳法的深刻内涵--如从经验归纳中的"无意归纳"与思维的"默会力量"及二者的关系和作用出发,有利于打开"直觉"思维的黑箱,给机制复杂的直觉认知以科学诠释.  相似文献   
48.
向天华 《前沿》2011,(21):63-66
审美感兴,是发生在主体与客体的互动关系之中,它是导源于主体既有格局的审美活动。在这一活动过程中,需要主体有一种静寂澄澈的摒弃功利的态度,也需要客观物像具有能与主体产生共鸣共振的性状。当主体受到外物信息刺激时,就会在原有的格局中调动种种情感活动来同化调节当下的刺激信息,以使外来物象信息融入格局中去,以达到相互交融,并创化生成审美意象。  相似文献   
49.
法律是国家应对社会矛盾社会问题凝聚而成的经验智慧规则大全,其有效性来自于社会实践、集体经验、运用逻辑以及法律在人们心目中的情感位置。文化所具有的开放性能站在多元的视角审视法律,有助于进行法律理论融合、建构和创新。法律文化的研究进程并非简单的经验获取或者感性体验,而是发展法律理论的一种立场。  相似文献   
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