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3篇
各国政治   1篇
世界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39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中国政治   2篇
综合类   1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51.
量刑基准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量刑基准的合理确定,是量刑公正的基础和关键。量刑基准客观地存在于经验型法官的潜意识之中。量刑基准包含基准事实和基准刑两方面。在确定量刑基准时,应该先确定量刑基准的基准事实,后寻找基准事实对应的基准刑。为调和各地具体情况的差异性与宏观上量刑的相对统一性之间的紧张关系,应当同时构建由最高人民法院确立个罪基准事实、由地方各级法院确定基准刑并逐级备案的量刑平衡机制。  相似文献   
52.
刑事裁量权的制度性缺陷及其矫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刑事裁量权的制度性缺陷主要表现在:权力配置结构失衡;运作广泛但不规范;裁量的恣意化与救济的薄弱化;扩权性改革趋势与滞障性外部环境.就原则层面而言,对刑事裁量权的制度性缺陷应从以下三方面予以矫治:刑事裁量权的设定原则、刑事裁量权的行使原则以及与刑事裁量权的行使相伴随的责任原则.  相似文献   
53.
论取供模式的转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讯逼供是当下中国刑事司法实践的痼痰,学者们对此提出了不少解决方案,虽初见成效,但要达到根治目的,尚须艰苦的努力.本文认为,要彻底遏制刑讯行为,必须使取供模式从刑讯转向协商.与此同时,还应完善侦讯和羁押的程序规定,以构建堵疏并举的反刑讯体制.  相似文献   
54.
犯罪论体系的程序向度:研究误区与理论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犯罪论体系研究的升温,从程序角度探讨中西犯罪论体系优劣利弊的论著也逐渐增多.不过,囿于知识结构的限制,许多论者的相关研究存在一些普遍性的认知误区,以至于观点虽可能大致不错,但论证似是而非,甚或走入歧途,缺乏真正的说服力.因此,亟需在批判性反思的基础上,理性地确定我国犯罪论体系的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55.
当代社会是一个风险社会,法规范在某种程度上讲是为应对生活中的风险而设计的.人们不能仅仅在风险造成实际的损害之后再动用刑罚去追究行为人的责任,在立法之初就必须着眼干预防.尽管<刑法修正案(六)>在一些问题上作了些许补充和完善,但是我国责任事故犯罪的立法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为了能达成针对社会生活中责任事故风险的预防,我国责任事故犯罪的立法在立法体系、构成要件类型以及具体构成要件要素的设计上都应该进行相应的完善.  相似文献   
56.
违法性理论是大陆法系犯罪构成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其内涵丰富复杂,一直都是刑法学界争论的焦点之一。在对违法性概念的多种表达方式进行深入理解,并且对违法性判断的立场、功能和方法进行多方比较后,可以得出,违法性判断应当以规范论为基础,将行为无价值和结果无价值统合于应罚性判断的功能之下。  相似文献   
57.
我们正处在一个以全球化为基本特征,以“以人为本,和谐社会”为内在要求和历史使命的新时代,这一时代背景要求我们对我国现有的刑法理论进行反思和批判,以进一步推动刑法改革,重构各国的刑法制度和刑法理论。  相似文献   
58.
有组织犯罪是当今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严峻挑战.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有组织犯罪集团和有组织犯罪呈现出国际化趋势,这就要求各国加强反有组织犯罪的沟通与合作.会议围绕着中国大陆、中国港台、美国、俄国、日本和加拿大有组织犯罪的基本情况及其对策六个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讨,取得了丰硕成果.  相似文献   
59.
刑事和解是一种以协商为特征的纠纷解决方式,旨在被害人获得损害赔偿,犯罪人获得宽恕谅解,社会秩序得到恢复。刑事和解的本质是刑事法领域中的契约关系,鉴于刑事法的内在特性,需要对刑事和解进行理性定位和科学设计。  相似文献   
60.
周长军 《法学》2024,(2):134-148
相对于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在刑事诉讼中适用的火热场景,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推进状况颇不令人乐观,呈现出文本“热”与实践“冷”的反差。实体真实优先性的刑事诉讼观念、非正式性的纠纷解决传统、可控性的程序运作思维、行政性的审判管理方式是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遭遇困境的症结所在,法官对庭审实质化的心理排斥则是改革最直接的障碍。期望在维持案卷移送制度的前提下,通过审判机制、程序技术或证据制度的调整走出改革困境,实践证明很难成功。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应当进行宏观的制度性变革,构建中国式诉因制度,改革人民陪审员制度,阻断侦诉卷宗信息对裁判结论的实质性影响,激发法官的内生动力,同时完善司法管理方式和问责机制,破解制约审判权独立行使的体制机制障碍,营造良好的司法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