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篇
  免费   5篇
法律   111篇
中国政治   4篇
政治理论   10篇
综合类   2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 毫秒
61.
论中国民事行政检察监督制度的发展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检察监督制度在确保司法公正、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与日俱增,其发展势头日益强劲,这一点尤其表现在民事审判和行政诉讼的法律监督中。在此过程中,民事行政检察监督制度的发展演化呈现出了某种规律性。这种规律性表现在监督理念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监督客体由实体型向程序型拓展、监督对象由审判型向诉权型延伸、监督方式由一元型向多元型裂变、监督时点由诉后型向诉中型转变以及监督规模由个案型向类案型发展等方面。在这些方面,民事行政检察监督的制度效用显示出了空前的深度、广度和强度,彰显了该项制度的独特优越性。  相似文献   
62.
作为宪法所确立的法律监督者,检察机关参与民事诉讼应当担负客观义务;也正因如此,检察机关在民事诉讼中方具有诉讼地位上的超脱性和独立性.客观义务是诚信义务、全面义务、效率义务和协同义务.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检察官负担客观义务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司法理念,实现全社会范围内的公平正义是其制度性诉求.我国民事诉讼法应当对检察官的客观义务做出明确规定.  相似文献   
63.
<正>当前,大数据已成为推动经济转型发展的新动力,重塑国家竞争优势的新机遇,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新途径。2016年7月,中办国办印发《国家信息化战略发展纲要》,将建设智慧法院列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近年来,人民法院积极运用大数据对海量司法信息进行深入研究、联通、共享和应用,以全程录音录像、网上立案、网上办案、网上办公、互联互通为特征的人民法院信息化2.0版已经建成,目前正在迈向以智能化办案、智能化管理、智能化服务为特征的人民法院信息化  相似文献   
64.
美国的对抗制审判方式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正> 按照多数说,现代各主要国家的审判方式,无论是刑事、民事抑或行政的,均可分为两大类型:一是职权制审判方式,二是对抗制审判方式。大陆法国家多属前者,后者则为多数英美法国家所采。美国在1776年从英属殖民体系独立后。亦仿其宗主国,实行对抗制审判方式。 对抗制最早是从权力分立与制衡的理论中引申而来的,目的是以权力制约权力,防止权力  相似文献   
65.
论国际破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 如同民事诉讼中会遇及涉外案件一样,在破产程序中也会产生带有涉外因素的破产案件。这些涉外因素成为主体——破产人或者破产债权人为外国人或外国组织,成为客体——破产人的财产和财产性权利位于国外,成为内容——债权债务关系发生在国外。若所形成的破产法律关系有以上任何一种因素,该破产案件则为涉外破产案件。涉外破产案件依其涉外因素的不同可大别为两类:一是仅其主体和内容具有涉外因素的破产案件;二是其客体具有涉外因素的破产案件。这两类涉外破产案件具有相异的法律性质。如果将前者从狭义上界定  相似文献   
66.
汤维建 《团结》2012,(3):33-35
正完善司法体制,确保审判独立如果将司法观念的保障看成是软性保障的话,那么体制保障和机制保障则属于硬性保障的范畴,是一种看得见、可以定性定量分析的保障系统,因此相比较而言较受关注。体制保障往往涉及国家权力优化配置的敏感问题,因而应当从中国国情出发、而不是简单地从理论框架、更不是从西方语境出发,来探讨问题、研究方案。笔者认为,在我国,司法公正的体制保障应着力在以下方面进行:其一,采取尽可能的措施,确保司法机构从依附于地方的体系中走出来,这可称为"机构保障"或者称为"体制保障"。宪法第126条规定"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  相似文献   
67.
此次《民事诉讼法》的修改,应主要讨论和解决诉权与审判权、检察监督权与审判权、社会参与权与审判权、调解权与审判权以及执行权与审判权之间的关系。《民事诉讼法》修改中的权力配置所环绕的轴心是审判权,其基本的思路乃是对审判权的制约和监督。通过诉权与审判权的关系调整,将构建出一个相对合理的诉讼体制,这是对审判权的第一次削权。以陪审权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参与权的有效强化乃是对审判权的第二次削权。将执行权从大一统的审判权中分离而出,乃是对审判权的第三次削权。将调解权与审判权分离开来运转,防止以模糊的调解权掩盖清晰的审判权,乃是对审判权的第四次削权。最后,将审判权纳入到检察监督的轨道,则可以视为是对审判权的第五次,也是最终一次削权。我国《民事诉讼法》的修改,不仅是过去和现在,而且在将来相当一段历史时期内,都是以对审判权的限缩和控权为圭臬和鹄的。  相似文献   
68.
正一、如何理解司法改革和其他改革之间的关系?总体上说,各项改革应当齐头并进,统筹兼顾,协同发展,但我认为,各项改革都要贯穿一条主线,这就是要依法进行改革,要通过法治的改革来推进其他领域的改革。只有用健全的法制和完善的司法作保障,其他的改革才能有序推  相似文献   
69.
2007年我国《民事诉讼法》修改将民事再审事由由原来的五项细化为十三项,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其可操作性,解决了实践中反映强烈的"申诉难"问题,其必要性和进步性得到了学术界和司法实务界的认可,但其在具体事由的规定上仍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在对民事再审事由进行分层类型化研究和比较法研究的基础上,应结合国情删除其中不合理及规定不明确的事由,并据此对再审案件管辖法院进行重新设置。  相似文献   
70.
汤维建 《团结》2013,(5):48-51
司法公正和司法公信力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涵盖了三个主要的层面:一是要建设一个良好的司法体制,这是前提;二是要建设一个合理的司法机制,这是保障;三是要培育一支过硬的司法队伍,这是基础。在这三个方面,司法体制的相对完善无疑是这项工程中的重中之重,其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