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篇
  免费   5篇
法律   111篇
中国政治   4篇
政治理论   10篇
综合类   2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1.
引言:民事诉论法学研究盛况空前 学术会议无异于各种学术思想的展览会,各种对将来有影响的学术思想往往首先萌发于此.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与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在今年分道扬镳,这无疑是民事诉讼法学界的一件盛事,意味着民事诉讼法学从此走上了独立发展的康庄大道.  相似文献   
12.
物权登记与法定公证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维建  陈巍 《法学论坛》2007,22(1):22-25
公证机关的实质审查无论在能力和"便民"方面较之登记机关更有优势,也是我国政府体制改革的趋势.我国应在物权立法上引入法定公证制度,基于公证跟随登记的原则,与物权登记制度衔接.  相似文献   
13.
论团体诉讼的制度理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团体诉讼是民事诉讼中当事人制度体系中的一个范畴,我国学术界迄今尚未对其进行系统的理论研究。本文主要探讨两个问题:一是辨析团体诉讼的概念内涵和制度特征,以求证其立法上应有的制度空间。通过分析,团体诉讼与集团诉讼等相近范畴的界限变得更加清晰。二是着重探讨了团体诉讼制度的优势和弊端,深刻地揭示出团体诉讼制度所蕴含的社会发展前提及其强劲的政治影响功能,最后得出结论认为:我国应当引进团体诉讼制度,并与选定当事人制度、集团诉讼制度形成并存的三驾马车,从而完善我国的复杂当事人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4.
汤维建 《法学家》2005,(2):33-37
一、重整计划的提出主体问题:所谓"占有中的债务人" 重整计划提出的主体问题,对重整计划的质量和顺利通过,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从各国立法规定的情况看,提出重整计划的主体一般不局限为单一主体,而通常有多个主体可以提出.但是,虽然多个主体有权提出重整方案,然而他们的先后顺序是不尽一致的.这样就形成了重整方案提出主体的多种结构形式.根据各国的规定,重整计划的提出者主要有这样几种结构形式:  相似文献   
15.
民事诉讼中证据交换制度的确立和完善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汤维建 《法律科学》2004,22(1):74-80
证据交换是各国民事诉讼中的共同性制度 ,它的确立有利于实现公平诉讼 ,提高审判质量和审判效率 ,同时也有利于实现审判的集中化 ,节省司法资源。对证据交换可以从不同的视角予以观察和分类。我国应当将证据交换制度系统化 ,使之具有可操作性以及实效性。  相似文献   
16.
2003年民事诉讼法学学术研究回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汤维建  刘涛 《法学家》2004,(1):98-100
一、研究概况 (一)方法论与研究特点 2003年民事诉讼法学的研究围绕着民事诉讼法的修改继续向纵深的方向推进,涉及的范围广泛,研究成果可喜.尤其值得关注的是,由于实务界和理论界联系的不断趋于紧密,各种形式的联合研讨和共同攻关,使诸多理论研究成果很快转化为用以指导实践的司法解释,从而使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推动理论的良性互动关系更加明显、更趋稳定.  相似文献   
17.
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加强对刑事诉讼、民事诉讼、行政诉讼的法律监督"。修改后民诉法使检察机关对民事诉讼的法律监督得到了全面强化。为了使民事诉讼法所规定的法律监督权真正落到实处,使之产生理想效果,笔者认为,检察监督工作应当在《决定》精神的指引下,把握好六个"度"。第一,把握好民事检察监督的"高度"。其一,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是我国法治体系的  相似文献   
18.
诉讼程序越是契约化,它便越具有现代性和正当化,同时也越能够体现出纠纷主体的内在意志以及由此产生出的程序自治性。执行程序相对于审判程序而言,虽然较难体现出纠纷主体的这种合意性,但至少在理论上,纠纷主体在执行程序中体现出合意性也具有可能性。这一点已经得到了立法和司法实践的佐证和认同。尤其是,这种存在于执行领域中的合意性与其存在于审判程序中一样,也同样具有不断扩张的内在倾向。本文以执行和解为研究基点,从各个层面解析民事执行程序中的契约化表现形态及发展规律,并对完善我国的执行和解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破产和解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作者首先考察了两大法系破产和解制度的传统差异及其融合趋势,并认为破产和解就其法律性质而言应属于“诉讼契约”。文章在分析我国现行破产和解制度的特点后指出,应将破产和解和破产整顿分开,实现破产和解制度的一元化;将破产程序与和解程序分离,发挥和解的作用,进一步完善破产和解程序的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20.
市场经济与刑事诉讼法学的展望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本文分五个方面论述了今后刑诉理论研究的发展方向,指出刑诉理论研究应走出“注释法学”的框架,不断开拓、创新,以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作者在文中提出了今后刑诉理论研究应重点研究的一些新课题:如法人犯罪的诉讼程序问题,国际司法协助程序问题,无罪推定、有利被告及人权保护问题,刑事审判结构改革问题,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