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754篇
  免费   106篇
  国内免费   71篇
各国政治   124篇
工人农民   204篇
世界政治   506篇
外交国际关系   205篇
法律   5218篇
中国共产党   3991篇
中国政治   6297篇
政治理论   2198篇
综合类   4188篇
  2024年   48篇
  2023年   266篇
  2022年   260篇
  2021年   372篇
  2020年   537篇
  2019年   354篇
  2018年   166篇
  2017年   304篇
  2016年   507篇
  2015年   920篇
  2014年   2188篇
  2013年   2322篇
  2012年   2172篇
  2011年   2122篇
  2010年   2065篇
  2009年   1745篇
  2008年   1510篇
  2007年   1185篇
  2006年   933篇
  2005年   687篇
  2004年   588篇
  2003年   525篇
  2002年   469篇
  2001年   378篇
  2000年   241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25条第1项确立了网络谣言扰乱公共秩序的违法构成"三要件",即网络散布谣言的客观行为、扰乱公共秩序的危害后果和主观故意。司法实践中,有些法院秉持"秩序至上主义"的逻辑,存在对违法构成"三要件"的背离,在部分案件中对网络谣言和公共秩序的扩大解释构成对公民言论自由的过度限制。面向未来,法院可通过对上述违法构成要件的合宪性解释,合理平衡公共秩序与言论自由价值的冲突。在客观行为的司法认定方面,应区分"公共言论"与"私人言论",涉及"公共言论"的网络谣言以"捏造或者歪曲事实"作为认定标准,涉及"私人言论"的网络谣言可扩大解释为包括"未经证实"的消息。在危害后果的司法认定方面,应将"公共秩序"解释为以"公众生活的平稳与安宁"为核心内容的现实公共场所秩序,并引入比例原则的审查。在主观故意的司法认定方面,对于涉及公共言论的"故意"的认定,可采用"实质恶意"原则,即只有在行为人明知其将做出虚假言论或者对于信息的真假辨认存在严重的过错时,才能认定其为"故意";对于涉及私人言论的故意的认定,可参照刑法上"故意"的认定标准。  相似文献   
62.
“城里套路深,我要回农村”,这是当下流行的网络用语,回到农村,有宅基地,咱可以盖一间大house!为了改善居住环境,大部分农民都在原有宅基地新建房屋,或加盖二层以上楼房,本来是件大喜事,但是如果在盖房过程中不注意,产生施工方案、房屋质量、工程造价等方面的纠纷,也很闹心。那么,咱们都要注意什么呢?  相似文献   
63.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既要强调供给又要关注需求。当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需求存在主体的多样性、对象的差异性和发展的动态性等现实困境,必须重视其真实需求的识别以及精准有效的回应。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供给侧改革的核心在于解决"供需错位"的问题,强调以精准的供给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质量,以供给能力的提升解决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供需矛盾,实现需求与供给的精准对接。以大数据技术为支撑的数据治理对推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供给侧改革具有重要意义,要注重培育和塑造数据治理理念,完善数据治理的制度体系建设,创新数据治理平台和路径建设。  相似文献   
64.
在民主化建设与数字化治理背景下,网络问政方兴未艾.面对问政平台上可供选择的多元问政对象,公民的选择偏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们对问政对象的主观认知.在选取不同省份的四个地级市一级网络问政平台进行数据统计的基础上,分别比较公民对于市级党政、纵向府际、条条块块中问政对象的选择偏好,结果呈现出多样性和差异性.基于认知行为主义的分析进路,公民形成网络问政对象选择偏好取决于职能识辨(谁该帮我)、政治信任(谁会帮我)和权威感知(谁能帮我)等内在认知的作用,多元化的主观认知必然诱发差异化的行为偏好.透过外显的选择偏好窥探内隐的公民认知,对于党政机构进一步明确职责划分、增强政治信任、提升权威水平、改善网络问政效果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5.
66.
67.
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需要内在动力。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内在驱动力主要取决于三个要素:理论武装、对党忠诚、价值实现。理论武装能够使党员干部实现理论自觉,产生“我应该”去密切联系群众的理性观念。对党忠诚能够使党员干部为了党的事业发展凝聚人心,产生“我愿意”去密切联系群众的情感认同。价值实现能够使党员干部获得使命、情感和利益上的满足,产生密切联系群众“有意义”的价值驱动。做到理论武装、对党忠诚、价值实现三者的有效结合,就能使党员干部源源不断地产生密切联系群众的内在驱动力。  相似文献   
68.
2020年1月,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奋力抢占流量风口,成为重要数据枢纽。2020年6月,湖北省出台了“数字经济13条”、数字政府建设总体规划(2020-2022年)。湖北数字化建设优势显著。具有“九省通衢”区位优势、“科教大省”人才优势、“光芯屏端网”产业优势、“顶级节点”网络优势。  相似文献   
69.
政策科学具有问题导向性。作为决策过程首要环节,政策问题建构集解释、描述、建议和说服于一体,对政策取向影响深刻,甚至决定公共政策成败。通过网约车案例实证研究发现,我国政策问题建构存在行动网络失灵的现实梗阻,是领导决策方式滞后、法治化水平低、政策共同体沟通链条缺损、利益冲突处理失当等因素作用的结果。政策问题建构优化应当基于精准行动模型,培育现代化领导决策机构和方式、塑造政策问题建构法治形态、提高信息互动和利益冲突化解水平,推动行动者、行动网络和转译过程洽合,最终实现政策问题科学精准建构。  相似文献   
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