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1篇
法律   63篇
中国共产党   4篇
中国政治   60篇
综合类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81.
基于手机的便携人脸远程比对系统利用无线网络技术、人脸检测和人脸识别技术实现了用计算机辅助公安干警巡逻盘查,追缉逃犯和寻找走失人员等身份鉴定工作.该系统利用手机拍摄的图片,使用快速的人脸检测方法定位人脸,提取Eigenface、Fishcrfce和DCT人脸特征信息,根据网络的性能自适应传输比对数据,能在低速的网络环境下,快速、准确的获取身份信息,可供公安干警现场实时操作,大大提高了公安打击犯罪、为民服务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82.
数字化、网络化、规范化、智能化是未来公安建设融合发展的主航道,通过整合公安、检察院、法院、司法行政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等数据资源,构建智慧执法闭环全流程管控体系,推进公安执法信息化建设创新应用,同时利用科技化、信息化方法整合各类执法记录手段,打造全面覆盖、有机衔接、环环相扣的管理平台。该平台以智能化监督、集约化、规范化管理的方案,进行了智慧警务新模式的应用案例探析,从而提升公安执法规范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的水平。  相似文献   
83.
近年来,大数据杀熟、人脸识别技术被滥用等事件时有发生,信息安全成为人们热议话题。为保障数据安全,促进数据开发利用,保护公民、组织的合法权益,2020年6月28日,数据安全法草案初次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审议。按照党中央的部署和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年度立法工作计划,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会同有关方面在认真总结实践经验、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起草了数据安全法草案。  相似文献   
84.
首先阐述基于国家强制标准《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信息安全技术要求》GB 35114-2017和SVAC 2.0这两个标准设计的移动警务方舱装备的必要性,其次介绍系统架构、各模块功能设计及其在实战中的应用,最后总结探索未来应用趋势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5.
第三种战争     
也许是巧合。也许不是。新年前夜上映的《天使陷落》,一个桥段震撼到许多观众:当总统在重重护卫下"独钓寒江鱼"之际,反派大杀器出现了,一台卡车上布满了几十个发射管,电钮按下,瞬间射出密集无人机群飞向严密防卫目标,每架无人机都以人脸识别方式自动寻的,迅速追踪消灭了几乎全部目标人物。几天之后,真实的一幕发生了。  相似文献   
86.
人脸识别技术应用过程中关于隐私权层面的问题频繁产生,当下运用的划定公私界线和知情同意机制限制等方法尚存不足之处。为了实现技术运用与权利保障的并行推进,就需要将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问题纳入具体的场景之下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即从具体的技术运用场景的差异性出发,综合场景中的信息主体、传播原则、信息类型三个因素,构建起人脸识别技术隐私权风险评估与控制机制,避免先验式的控制机制失灵下的问题产生。  相似文献   
87.
近年来,人脸识别技术在城市安防、刑侦追踪、执法监督、金融支付、身份验证等领域的应用,因其高效率而广受人们青睐,且在全球抗击新冠疫情中功不可没。从英国的"世界人脸识别第一案"和杭州的"中国人脸识别第一案"看,较低的违法成本使人脸识别技术被侵权行为人非法利用。基于此,我国需要制定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安全标准、细化限制规范、开展定量风险评估,并采取专门监管、强制保险、行业自律及多元公益诉讼等预防性、低成本的法律规制措施。  相似文献   
88.
从个人隐私权与信息权被列入民法典"人格权编",到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出炉,从抖音与微信读书的侵犯用户信息权,到旷视科技等人脸识别公司被推至舆论焦点,再到"戴头盔看房"行为被推上热搜个人信息保护在2020年受到的关注和取得的进步,值得被我们深深记住。  相似文献   
89.
人脸识别技术是社会治理智能化转型过程中广泛应用的技术之一.人脸识别技术的身份认证和识别功能在虚拟空间实现了个人信息的自动化集合.人脸识别技术本身存在着技术风险,一旦被滥用将会侵犯公民权利、危害社会秩序、消弭共同体信任.当下,现有对人脸识别技术的法律规制呈现分散性和碎片化特征,法律本身的事后规制逻辑更是难以有效规制技术应用、防止技术滥用.应把握国家综合性立法的契机,根据场景理论对人脸识别技术进行细化规制,既发挥其强大的社会功用,又预防化解其潜在危害,实现法治化社会化协同治理的目标.  相似文献   
90.
在涉证违法行为管控、行人、二轮车辆违章管理等驾驶人、行人动态管理方面,人脸识别有着无可取代的应用价值。探讨了交管业务中人脸识别应用现状和需求,针对动态人脸识别应用的薄弱环节,提出了具体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