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41篇
  免费   62篇
各国政治   25篇
工人农民   39篇
世界政治   16篇
外交国际关系   51篇
法律   521篇
中国共产党   61篇
中国政治   323篇
政治理论   183篇
综合类   68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52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109篇
  2013年   137篇
  2012年   106篇
  2011年   136篇
  2010年   140篇
  2009年   131篇
  2008年   130篇
  2007年   113篇
  2006年   131篇
  2005年   110篇
  2004年   120篇
  2003年   100篇
  2002年   82篇
  2001年   61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1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关于信息公开与保密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息公开与保密是政府信息化工作中两个同等重要的课题。信息公开的目的是促进政治民主、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保密是为了维护国家的安全和利益,二者都是国家利益之所在,不可偏废。当前,我们必须将保密问题放在信息公开的背景下加以思考,同时,要正确理解和处理好信息公开与保密工作的关系。  相似文献   
992.
试论编辑对信息的选择与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信息时代,编辑既是信息的接受者,更是信息的制造者。培养良好的信息意识,是编辑选择并创新信息的关键;提高信息选择能力,是编辑选择并创新信息的有效途径;增强创新能力,是编辑选择和创新信息的内在动力;善用现代信息技术,是编辑选择和创新信息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993.
慈善信息知情权是捐赠人获取慈善信息的依据,也是我国慈善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目前,由于我国缺少与知情权相关的法律制度,加之慈善组织信息公开透明度不高。导致捐赠人的慈善信息知情权难以得到有效保护。因此,应采取完善相关立法、化解组织内部的道德风险以及构建监管体制等措施加强对慈善信息知情权的保护。  相似文献   
994.
Reliable public sector information serves as a pivotal source for big data. Government postal codes, for instance, have been crucial for predicting demographics. Confidentiality, however, may be at risk when combined with other sources. Public sector information not only describes government activity but contains material, such as campaign finance filings, produced by outside sources. How does information production impact policy concerns if material is reused for big data projects? Information production is analyzed using a framework of five methods of production. The framework considers information that the public sector writes, publishes, manages, produces through research, and compiles through legal mandates.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policy implications of using U.S. federal public sector information in big data projects.  相似文献   
995.
隐私权是作为个体的人所拥有的并保障其生活安宁与独立的一种重要人格权。此隐私权是一种非常个体化的权利。而在家庭成员由于共同生活的便利性以及家庭“团体性”的特征,使得侵犯隐私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并且由于家庭成员关系的特殊性而并未获得应有的关注。本文以隐私权冲突为视角,运用比较法的方法分析父母子女之间的隐私权冲突与夫妻之间的隐私权冲突,并且通过对中国现有司法判决中的相关案例进行了实证分析,最后提出了隐私权冲突的权利优先判断准则。  相似文献   
996.
经济学主要研究人类的欲望、理想及人类本性中的其他情感问题,而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创造人类精神财富,丰富着人类情感生活,在这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和经济学有共通之处。将经济学中"经济人假设、市场经济体制假设、信息完全假设和给定假设"引入思想政治教育中,用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来分析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新的分析技术,为思想政治教育与经济学的交叉学习提供一种研究的方式。  相似文献   
997.
This article examines whether freedom of information (FOI) legislation should apply to those agencies working to support parliaments. In the past, FOI legislation was characterized as a mechanism to allow greater scrutiny of the executive branch by parliament and the community. On this analysis, there was no reason to extend the legislation to the agencies of the legislative branch. But the role of FOI legislation has developed so that it now forms part of a wider integrity framework of government. The need to ensure integrity is a concern for all three branches of government and this article asks whether there are any convincing reasons in principle or practice to exclude the parliamentary departments from the FOI regime.  相似文献   
998.
公安交通管理"大数据"历经建设、扩容、使用和发展阶段,具有规范性、系统性、保密性和法律性等特点,其价值体现在信息查询和科学预警、信息共享和法律证据、社会服务和便民利民等方面,但在使用、安全和进一步发展等方面存在不少问题,应该转变思维方法和工作模式,积极开展与科研院所及相关行业的交流协作,不断强化信息资源运用的规范化流程,全面提升数据信息综合运用的水平。  相似文献   
999.
陈素素 《法学杂志》2022,43(1):149-161
随着科技的发展,公民更加频繁地用镜头记录其日常生活。在公共场所,拍摄者有可能也将他人摄入镜头之中,构成了"无意入镜者"的情形。我国《民法典》与《个人信息保护法》并未将"无意入镜者"在公共场所中的个人信息权益与非公共场所的个人信息权益进行区分对待,无论个人信息是否属于私密,都可以得到保护。在"无意入镜者"个人信息权益与拍摄者权益平衡的问题上,应对我国《民法典》与《个人信息保护法》确立的关于个人信息保护的告知同意规则进一步做出解释。公共场所本身的属性,意味着"无意入镜者"存在自行公开个人信息的可能。对于被认定为自行公开的个人信息,拍摄者无需再取得"无意入镜者"的同意。除此之外,在公共场所中,履行告知同意义务既应当像服务提供商或者公权力机构采集民事主体个人信息一样严苛,同时可以适用默示同意的推定行为的空间而无需取得"无意入镜者"的明示同意。  相似文献   
1000.
Do people at risk of homelessness have private informationinformation that social service agencies cannot credibly obtain—that helps predict whether they will become homeless? This article asserts that the answer to this question is yes: homeless people and people at risk of homelessness know important things about their future. Data from Journeys Home (JH), a pathbreaking longitudinal study of people experiencing homelessness and people at risk of homelessness in Australia, are used in this article. In many cases, the private information that participants have predicts entries better than the public information that agencies can obtain. Ways in which this private information can be used to improve service delivery are suggest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