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0篇
  免费   13篇
各国政治   55篇
世界政治   89篇
外交国际关系   248篇
法律   29篇
中国共产党   110篇
中国政治   183篇
政治理论   42篇
综合类   6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70篇
  2013年   64篇
  2012年   116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84篇
  2007年   69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68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非虫 《新民周刊》2022,(26):52-52
安倍遇刺后,各国政要纷纷作出回应。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向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致唁电:“安倍晋三前首相在任期间为推动中日关系改善进行了努力,作出了有益贡献。我曾同他就构建契合新时代要求的中日关系达成重要共识。我对他突然去世深感惋惜。我愿同首相先生一道,根据中日四个政治文件确立的各项原则,继续发展中日睦邻友好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2.
3.
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也是年近九旬老人曾我祐次先生率日本"日中友好2l之会"成员访华的第15个年头。2001年起,曾我老先生满怀日中友好之情,不顾重病缠身、年事渐高,每年坚持到中国中西部地区开展义务植树活动,带动一大批日本社会各界民众参与其中。15年来,曾我老先生以及"日中友好21之会"的朋友们见证了新世纪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变化,也经历了中日关系十几年来的起起伏伏。在这个值得纪念的年份里,我们书面采访了曾我老先生及来华植树的部分成员,将通过连载的形式,共同回顾他们15载植树历史,倾听日本民间对中国和中日友好的心声。  相似文献   
4.
黄凤志  武星 《唯实》2015,(1):91-94
东北亚是中国和平发展的重要依托地区,东北亚海域是中国崛起走向世界的战略通道,也是中国与美日等国交往的地缘政治互动的前沿空间,中美日地缘政治空间的折冲汇聚在此。而冷战遗留未决问题、中美新型大国关系走向前景问题、中日战略抗衡问题凝聚了具有"火药桶"意蕴的"朝核问题"、"钓鱼岛问题",使得2014年东北亚政治与安全形势仍将运行在安全困境"无解"的时空。一、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与东北亚地缘政治困境  相似文献   
5.
刘江永 《东北亚论坛》2020,(3):3-16,127
在世界大变局中,战后国际格局重大变化的主要标志是“世界老二”易位。苏联、日本皆不例外;21世纪以来欧盟也由盛转衰。未来国际格局可能有三种前景:1.中美两极对抗体制;2.中美竞争合作的“两极多元体制”;3.世界各大力量多元并存,构建多元一体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这要看世界潮流是走向和平多边主义还是暴力多边主义。中国实现伟大复兴后的战略选择是“济弱扶倾”,为世界可持续发展与可持续安全做贡献。日本面临的战略选择是:继续在《日本国宪法》下走和平发展道路,还是修改宪法,成为“能战国家”的一员,加入暴力强权的多边主义?坚持开放的地区主义与国际协调,还是搞排他经济集团,远交近攻,以中国为竞争对手?利用中美对立从中渔利,还是促进中美协调而避免在中美之间“选边站”?妥善处理中日两国围绕钓鱼岛归属认知争议和台湾问题,还是重走历史老路?囿于冷战思维和传统权力政治的现实主义决策逻辑,同中国搞战略对抗,还是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安全的新安全观,与中国加强合作?这些战略选择将关乎未来30年的中日关系。  相似文献   
6.
梁强 《南风窗》2013,(3):38-40
与其他方向和地区相比,中国对东北亚的外交,兼具地缘政治、军事安全、历史遗产、经济利益、社会情绪等多种因素,在战略设计上理应更加务实,在实际操作中也要更加灵活。  相似文献   
7.
日本政府在2012年9月对中国钓鱼岛实行所谓“国有化”以来,变本加厉地损害中日关系,使中日关系降低到了40多年来的最低点。在2012年12月日本自民党安倍政权上台后,其内外政策更加彰显强势,对内煽动右翼民族主义情绪,加速推动修改现行日本宪法,意将自卫队更名为“同防军”;对外推行全方位强化、巩同日美同盟,企图在外交、军事、经济上包围中国。通过炒作“中国海军舰载火控雷达瞄准日舰、日机”、“日渔船遭中方机枪威胁”等对中国进行污蔑,继续恶化钓鱼岛局势。  相似文献   
8.
《当代世界》2013,(9):22-23
记者:您对中日关系的现状如何看?中日双方应当如何改善关系?通过何种对话磋商解决钓鱼岛问题?作为日本年轻政治家,能够在其中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雷墨 《南风窗》2013,(18):76-78
安倍把改善中日关系的路径建立在"强化与周边邻国合作、遏制中国抬头"的基础上。但地区现实表明,日本的"国家正常化"不可能建立在"异化"中国的基础上。没有在今年8月15日当天参拜靖国神社,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心中的"遗憾"又多了一分。去年8月15日,沉寂5年再度竞选自民党总裁的安倍曾参拜靖国神社,并多次表示"为先前担任首相时没能参拜感到痛憾至极"。事实上,真正值得安倍遗憾的是没能像2006年首次出任首相时那样打开对华外交的  相似文献   
10.
于英红 《同舟共进》2012,(10):11-13
2012年以来,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的态度越发强硬,越来越倾向于诉诸单边行动,丝毫不顾忌对中日关系造成的影响,这一态度绝非偶然。早在一个世纪前,日本就对钓鱼岛制定了既定政策,只是二战后,面对国际社会对法西斯国家的处理方案,日本希望消除国际上特别是亚洲国家的戒备心理,求得经济发展的空间,才放缓了攫取钓鱼岛的步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