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430篇
  免费   478篇
  国内免费   91篇
各国政治   665篇
工人农民   665篇
世界政治   1781篇
外交国际关系   2703篇
法律   9402篇
中国共产党   7382篇
中国政治   14846篇
政治理论   2989篇
综合类   5566篇
  2024年   107篇
  2023年   575篇
  2022年   537篇
  2021年   748篇
  2020年   985篇
  2019年   624篇
  2018年   275篇
  2017年   474篇
  2016年   655篇
  2015年   1213篇
  2014年   3511篇
  2013年   3490篇
  2012年   4240篇
  2011年   4072篇
  2010年   3570篇
  2009年   3441篇
  2008年   3869篇
  2007年   2876篇
  2006年   2612篇
  2005年   2039篇
  2004年   1876篇
  2003年   1287篇
  2002年   1086篇
  2001年   853篇
  2000年   634篇
  1999年   129篇
  1998年   58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资本主义崛起和发展的历史是一部资本全球化的历史,即资本流向全球、在全世界扩张蔓延的历史。在此历史过程中,造成资本积累的空间矛盾与生态危机的全球化,不断加剧对欠发达国家或地区生态空间的占有与剥夺。发展中国家总体上处于全球产业链的底端,在追求经济社会发展的道路上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资本全球化的生态风险挑战,甚至陷入资本权力构筑的生态陷阱。面对全球化浪潮与资本的全球化,发展中国家不可能完全拒斥资本,但也不能对其听之任之,应建立国内统一大市场,掌握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动权;设立生态门槛,限制和导控国际资本;聚合广大发展中国家之力,构建国际公认的生态话语权;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加强全球生态治理,维护全球生态安全,在持续推进全球化进程中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2.
国际法治是全球治理在国际法规、制度层面的重要方法和路径,推动国际法治建设对完善国际秩序和全球治理体系的意义重大。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先后提出了一系列国际法治建设的新理念,致力于为不断解决全球性问题、完善全球治理体系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在理论层面,中国主张强调以《联合国宪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等公认的国际法规为准则,倡导创设民主、科学、公正的国际良法,统筹推动国内法治与国际法治、国际硬法与国际软法的共同发展,为实现全球良法善治提供方向指引。在实践层面,中国不断提升推进国际法治建设的能力和水平,不仅在国际立法方面,而且在解决国际争端、国际人权保护和共建“一带一路”等领域都积极贡献自己的力量,推动了国际法治体系的完善和法治合作机制的创新,成为国际法治建设和全球治理变革的积极参与者和推动者。习近平关于国际法治立场观点的提出,构成国际法治建设中国方案的主要内容,其对于中国提升解决国际问题和维护国家利益的能力、促进国际秩序和全球治理体系的民主化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3.
4.
保障安全是监狱的基本功能,是罪犯改造的基本前提,虽然监狱用于安全防范的投资越来越多,但监管安全事故屡有发生,所以有必要研究探索监狱安全防范机制建设的新思路、新途径,使监狱管理的各项资源能得到优化利用,形成化解矛盾和防范事故的新机制,以确保监狱安全稳定的长效机制,促进罪犯改造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政府购买社工服务项目已经成为中国社会工作发展的重要运作模式之一,其在一定程度上重构了参与主体的角色和互动情境。研究发现,多元利益相关主体在互动情境中已经有较为清晰的角色定位,形成了基于服务对象疏离程度的层级分布关系和差序互动格局。从层级外部互动关系来看,12类利益相关主体分布在对象层、服务层、支持层、管理层、配合层5大层级内进而形成了服务、支持、管理、配合的层级外部互动关系。从层级内部互动关系来看,多元利益相关主体形成了合作、妥协、吸纳、管理、指导、各司其职等多种层级内部互动关系。多元利益相关主体在差序互动格局的影响下,逐渐形成了松散疏离型合作关系,这有可能违背政府购买服务的初衷。  相似文献   
6.
中华民族历来爱好和平,主张强不凌弱、富不侮贫。一直以来,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近年来,某些西方国家出于政治操弄需要和意识形态偏见,利用涉疆涉藏涉港涉台涉海涉疫等各种借口对中国进行造谣污蔑和遏制打压,特别是违反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依据其本国法律对中国有关国家机关、组织和国家工作人员实施所谓“制裁”,引发社会各界人土的强烈愤慨,也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反对。  相似文献   
7.
8.
治理话语和治理理论受制于现代政治经济学所设定的基本语境.作为政治经济学的重要批评者,道德经济学可能为我们反思国家治理提供了恰当的切入点.后者强调经济的道德维度,尤其主张经济必须嵌入社会之中,其普遍价值依系于其潜藏的、开放性的社会想象.斯密所开启的现代政治经济学以商业社会为基础,因此可以相容于道德经济学传统.但商业社会作为社会形态太过单薄,其依托的文明政体又太过弱小,从而引发了经济从社会中脱嵌的风险,并让更高层次的道德经济学出场变得必要.这种道德经济学把现代国家治理从根本上视为政治共同体的构造问题,我们因此需要一种整全性的国家治理之学,以便安顿好市场机制、政府权能、政治权力以及社会公平等要素.  相似文献   
9.
共同体的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人类命运共同体是迄今为止以民族国家为成员的人类社会最大的共同体,是全球化运动的必然结果。当代全球化的主要任务就是破除以往虚假的普遍性,重建真正的普遍性,这使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当代全球化的建设性逻辑。这种新的普遍性即人类共同价值。从其本质来看,人类共同价值是指世界各民族在共同利益、共同需求、共同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共善”,是一种新的普遍性;从其产生和形成来看,人类共同价值是在世界各民族的交往中历史地自然形成的;从其思维方式来看,人类共同价值是以国家和民族主体间性不同于霸权理性的“交往理性”为核心,以“协商主义”为原则的思维方式;从其内在结构来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共同价值应包括生存价值和发展价值,是二者的统一;从其基本内涵来看,人类共同价值是文化共性和文化特殊性的辩证统一。人类命运共同体及其核心共同价值的构建,实际上提出了一种人类的文明新形态。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基本内涵需要从新文化价值、新文明范式和新文化经验等三个方面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0.
徐步 《当代世界》2022,(1):11-16
2021年国际形势深刻演变,单边主义逆流涌动,新冠肺炎疫情继续蔓延,传统热点纷争挥之不去,非传统安全问题进一步显现。在此背景下,全球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有增无减,世界力量对比加速演变,大国关系深度调整,国际秩序受到严重冲击,国际社会面临诸多跨国性和全球性问题的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