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更进一步讲,政治与经济的关系,是现代国家治理理论与实践中的核心议题.然而,发轫于西方的现代政治经济学,以及后世的主流经济学,框定了我们对经济本身以及上述两重关系的理解,并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西方治理理论和治理话语的基本语境.近些年来,基于不同治理模式的成效对比,对上述问题的反思也日趋深广.例如,国家能力和治理绩效在西方学术界得到更多重视,关于社会公平的社会呼吁和理论建构都引人瞩目.但这些反思与主流框架一起,目前呈现出来的仍然是一种割裂的面貌.这尤其表现在国家能力、治理绩效与个人自由、(选举)民主的价值之间,以及自由市场、私人财产与社会公平的取向之间仍然存在明显的张力.而且,这些张力甚至在学科之间体现出来.例如,自由市场和理性选择在经济学中几乎是基本预设,而关于社会公平或经济平等的价值,则更多地在伦理学、政治哲学中找到自己的地盘.结果,关于国家治理,我们面对的是一幅高度碎片化的理论图景.  相似文献   

2.
儒家是宏观的治理和道德的化育并弘,其定位就在国家的治理方面。历史上,人们更为关注却是儒家的德化,并将之与治国的实际操作相提并论,认为道德对行政管理是无能为力的,从轻视了儒家自始就赋予自身以治世的使命。因此,儒家在现代社会重视技术和行政管理层面的官僚体制下,更被误解为没用的学问。儒家的生命力恰恰要在现代新政治格局的开展中才能显示其价值,作为德化的儒家形象也将以新的面貌出现。  相似文献   

3.
现代民主政治下的政府是责任政府,责任政府存在和发展的条件决定了政府道德的客观存在,政府道德直接来源于政府所负的法律责任和政治责任.而政府官员作为政府行政的直接执行者,其道德水平直接决定了现代政府的道德水平.老子所著的<道德经>中,对行政道德也做过一些关注与诠释,直到如今,仍然对政府行政道德的发展与建设起着举足轻重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袁幼鸣 《法人》2005,(2):18-19
治大国若烹小鲜.于现代经济社会,国家治理与公司治理存在多层次、多向度内在关联.中国内地公司治理状态折射着国家治理取向.在一定意义上,完善国家治理须先治理好作为社会经济细胞组织的公司;与此同时,公司治理难题又是国家治理困难的缩影——其破解有赖国家的制度供应,正为国家治理进步标示着方位与路径.近一段时间以来,中国内地公司步入丑闻高密度爆发期.从国  相似文献   

5.
杨武松 《河北法学》2015,33(1):63-74
从我国宪制看,公民是政治人、经济人、道德人的集合体,在国家治理中具有相应的影响力;从中国现实情境看,公民在国家治理过程中,存在超越规则的可能,其作用会异化。因此,需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创新公民参与社会公共事务治理机制、创新互动学习机制、培育道德共识,用制度维护公民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奠定公民参与国家治理的理性基础与德性之美。  相似文献   

6.
现代民主政治下的政府是责任政府,责任政府存在和发展的条件决定了政府道德的客观存在,政府道德直接来源于政府所负的法律责任和政治责任。而政府官员作为政府行政的直接执行者,其道德水平直接决定了现代政府的道德水平。老子所著的《道德经》中,对行政道德也做过一些关注与诠释,直到如今,仍然对政府行政道德的发展与建设起着举足轻重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罗冠男 《政法论坛》2021,(2):129-137
基层社会治理对于整体社会治理起着重要的基础和支撑作用。在中国传统社会的基层治理中,形成了一套圆融自洽、顺利运行的法律机制,其中蕴含了我国在基层社会治理方面的宝贵经验。传统儒家法与道德相混成,一直将道德教化作为重要的社会治理手段,德治与法治相结合;而基层的自治制度,不论在立法还是司法上,都为国家法律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国传统社会基层治理的法律机制与经验,与我们今天所提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有着不谋而合之处,在我们面对当代基层社会治理的重大挑战时,也具有不容忽视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王妍  宋占文 《行政与法》2003,(12):108-110
以往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研究过多关注公司制度的经济功能,然而,现代意义上的公司,除具有强大的经济功能外,还具有不可忽视的社会功能,甚至对国家政治都会产生影响。研究公司法人治理结构,除了满足其经济功能外,还应适当考虑其社会功能,即公司在经营过程中应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而这一社会责任的担当主要依靠董事会,董事会的构成及人选会直接决定其所服务的利益群体。  相似文献   

9.
论社会救助立法的伦理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正在努力建构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救助法律体系,这就需要我们为其寻找深厚的道德根基.国家伦理是一个国家作为主体所具有的道德性,具有对内和对外两个维度.国家伦理为社会救助立法提供了正当性的支持,是社会救助法律制度的道德基础;而社会救助立法又是国家伦理的现实转化途径,体现了国家伦理中的国家之爱.我们应当以国家伦理为道德支撑,确立社会救助立法的基本原则,即以国家之爱为核心,体现平等尊重和人道关怀的救助原则.  相似文献   

10.
法治是现代社会的理想状态,建设法治社会是人类的共识和追求的目标。作为治理国家的一种制度化方式,法治的实现必须有一定的经济、政治、文化条件为基础。简言之,市场经济是法治国家形成的经济基础,民主政治是法治国家形成的政治基础,而公民法治意识的形成是建立法治国家的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11.
论法律和道德的作用关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法律和道德各具特色,唇齿相依,都是国家治理、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手段,绝不能不予区别而杂揉并用,更不能彼此取而代之。因为法律自身固有的不可根除的局限性决定了社会调整规范多元的必然性。道德等软规则和法律硬规则的并存和实施才是现代社会的应有之义。法律和道德的差异性决定了各自作用有限以及互相弥补的必然性。法律与道德的差异性主要表现为:第一,道德所蕴含的文明层次高于法律,法律是道德的下限;第二,道德的调整的领域广于法律;道德的传播方式缓慢于法律。道德作为一种非正式制度依然是一种社会整合的基本手段。将道德与法律杂揉并用或者彼此取代,决非明智之举  相似文献   

12.
<正> 随着社会主义国家管理经济职能的进一步发挥,法律与经济所固有的内在必然联系将日益明显地表现出来,作为法学与政治经济学之间的边缘学科的法经济学也必将应运而生。恩格斯在论证科学分类时指出:“每一门科学都是分析每一个别运动形式或一系列互相关联和互相转化的运动形式,因此,科学分类就是这些运动形式本身依据其内部所  相似文献   

13.
浅论社会团体对行政权力的制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行政权力的合理有效制约已成为构建现代法治化国家的关键性因素。而随着传统的政治、经济、社会由领域合一走向领域分离,独立于政治领域与经济领域的"第三域"在社会团体的蓬勃发展中孕育而生。作为现代意义上的"市民社会"产生的标志,社会团体以自身特性确定了其在行政权力"他律"机制中的重要地位,在政治领域、经济领域、社会领域、意识形态领域都发挥了令人瞩目的作用,成为了当今行政权力制约理论的新鲜血液。  相似文献   

14.
主流法律经济学对法律问题进行分析、评价和预测,其基本内容是以经济合理性或理性选择的方法来评价法律权利的不同分配所带来的一致性和效率,其所涉及的经济学理论基础主要是新古典主义微观经济学的基本范畴和有关原理,包括“普通法的效率假说”及其中所包含的“看不见的手”原理。主流法律经济学存在的最主要的缺陷是缺乏对政治过程中的权力、意识形态等因素的政治经济学分析,忽视了政治过程在公共政策制定和法律决策中的重要影响。为了弥补上述缺陷,应当建构一种“法律经济学的现实主义范式”。  相似文献   

15.
法律秩序是现代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本条件,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法律秩序在社会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的功能作用是不同的。现代法律秩序的功能究竟有那些?笔者以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增大个人自由度 法律秩序使个人自由度增大,是与道德共同体相比较而言的。道德共同体,是借用布坎南的一个理论分析用语。在此是指社会共同体的成员基于某种信仰、价值观念结合而成的组织,如工会、政党、人治和政教合一的国家。作为一种理论分析的原型,我们假定道德  相似文献   

16.
现代意义上的法治包含着法律至上,权力制约,权利保障和司法独立等基本理念,强调法律在实现社会治理和国家管理中的权威性,要求依据法律原则处理国家的各项事业,使法律成为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基本准则.  相似文献   

17.
论立法者道德对律师立法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现代社会的转型时期①是以经济体制改革为先导进而带动政治体制改革的渐进过程,以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和实施依法治国方略为标志。在这20年中,我国在法的领域进行了全面改革和制度重构。“一个真正的法律制度包含着自己固有的道德性”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法治模式,必须以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所需要的道德为基础。转型时期律师法律规范中,仍然存在传统道德意识与现代法治道德要求的冲突,司法实践中已经暴露其消极的一面。不将这种保守、落后的道德观念肃清,法律规范将失去效用.作为现代标识③的律师制度不会健康有序的发展。在我…  相似文献   

18.
正如玛丽.安.格伦顿所揭示的张口权利、闭口权利的公共话语容易迎合一个问题所具有的经济的、眼前的和个体的维度,但同时却常常忽视了其所具有的道德的、长期的以及社会的内涵。当前,我国公民维权意识在不断提高,但与此相对应的政治、经济、法律、道德条件尚未完全具备,因此社会矛盾纠纷频发,大量司法诉求不断涌入,检察机关必须在化解矛盾纠纷、保护群众合法权益、引导群众严格守法、理性维权等方面作出积极调整。  相似文献   

19.
眼下复杂的经济环境及经济与道德的"两极分化",对国人的财富观念和道德意识造成了冲击,人们开始思考财富创造方式和分配格局是否道德等问题;本文审视并寻求当下财富观与道德观可以相互融通的领域,并提出了促成二者和谐发展的三个理念:创造财富光荣、追求财富应诚信的个体商业理念;还富于民、藏富于民的国家治理理念;鞭挞"为富不仁",倡导回馈社会的社会慈善理念。  相似文献   

20.
商业贿赂作为一种严重的腐败犯罪,它打击跨国投资积极性、破坏市场稳定、降低经济增长率、扭曲人的道德价值观。面对商业贿赂给社会和经济发展带来的严峻挑战,我国既无专门的《商业贿赂法》,又轻民事制裁。对此,我国应反思本国商业贿赂立法,并予以完善,从而有效治理商业贿赂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