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外交国际关系   28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一)皮癣菌 皮癣菌是由具有嗜角化组织的一类独特的丝状真菌所构成。根据其形态学、生理学特征和营养需要,将皮癣菌分成3个属,即毛癣菌属、小孢子菌属和表皮癣菌属,共有40个种。其中毛癣菌属含有25个种,小孢子菌含14个种,表皮癣菌1个种。直至最近,这些真菌还分类在不完全菌纲,那就是说没有性状态。然而,在某些毛癣菌种和小孢子菌种中已发现有子实体(子囊孢子)产生的有性状态,因  相似文献   
2.
将双向免疫扩散试验(DID)和淋巴细胞转化试验(LT)用于牛皮癣病的抗体检测和细胞免疫检测。35头无牛皮癣症状的新生犊牛血清抗体全部阴性,淋巴细胞转化率均在10%以下,10头具有牛皮癣症状的病牛,50%为血清抗体阳性,淋巴细胞转化率为22%~46%。30头注射抗牛皮癣疫苗的牛血清抗体全部由阴转阳,淋巴细胞转化率升至15%以上的有16头。  相似文献   
3.
兰州兽医研究所曾试用青、链霉素治疗嗜皮菌病,取得显著效果(见本刊1983年第1期)。为进一步肯定疗效,于1983年对四川省炉霍县宗塔公社自然发病牦犊牛1205头进行治疗,其中双抗组治愈率为89.13%,青霉素组治愈率为93.71%。  相似文献   
4.
猪传染性胃肠炎已在国内流行多年,许多单位试图用细胞培养方法分离其病原,但截止目前很少获得成功。本试验为了使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适应于细胞,参照有关文献将病毒及细胞分别用不同方法处理后进行适应细胞。现将试验情况及结果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1985年12月我们从病牦牛的眼、鼻分泌物中分离到一株有致细胞病变能力的病毒,经血清学鉴定,初步认定为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BR)病毒,并定名为85-Y毒株。为明确IBR病毒85-Y毒株对牦牛的致病性,进行了回归本动物试验。 材料与方法 (一)细胞 按常规方法制备犊牛肾(BK)继代细胞供种毒传代、毒价测定、病毒回收与鉴定。 (二)种毒 取85-Y毒株第6代冻干毒(-20℃下保存150天,毒价10~5TCID_(50)/ml)按常规方法在BK细胞上连续传4代作为种毒,经-20℃~37℃冻融3次后用于接种牦牛,同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国内许多单位对猪传染性胃肠炎开展了研究,在该病的诊断、治疗及其病原分离方面做了一些工作。 在猪传染性胃肠炎的研究过程中,我们用人工哺乳仔猪的方法多次地进行过感染试验,发现用人工哺乳仔猪做传染性胃肠炎感染试验,往往会受到饮食性腹泻的干扰。所以,后来改用母猪自然哺乳的仔猪做感染试验。现将试验情况和初步结果整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一)发病情况 近年来,西安地区某些奶牛场的牛群中有牛皮癣病流行。病损近似圆形,呈灰白色或白色,无毛,与周围健康部位界线分明。主要侵害犊牛头颈部。同场的成年牛很少发病。本病呈季节性流行.以每年秋冬季节发病最多,据当地记载有的牛群发病率可达18%~62%。笔者于1990年10月份调查两牛群,其发病率分别为6.1%(3/46)和6.0%(5/84)。(二)病原分离与鉴定1.直接镜检:自病损处取痂皮及断毛少许,置载玻片上,经20%氢氧化钾二甲基亚砜透明处理10分钟,在光镜下观察,可见痂皮及毛杆周围有大量圆形或椭圆形孢子,直径2~5μm。  相似文献   
8.
恶性卡他热(MCF)为世界范围发生的一种动物传染病,我国也有疑似恶性卡他热病的报道。该病主要危害牛,多呈散在发生,发病率不高,但致死率很高。目前世界上把恶性卡他热分成两种,一种是角马源恶性卡他热,也称作“角马关联”型恶性卡他热,主要存在于非洲;另一种为绵羊源恶性卡他热,也称为“绵羊关联”型恶性卡他热,主要分布在欧、美、亚和大洋洲。现已明确“角马关联”型恶性卡他热的病原是一种疱疹病毒(牛疱疹病毒3型),而“绵羊关联”型恶性卡他热的病原至今仍不清楚。关于恶性卡他热的诊断,国内外仍主要基于该病特征性的临床症状,剖检病变及病理组织学变化。国外虽有许多学者企图利用血清学诊断确定恶性卡他热,但可供使用的成熟方法却很少。在我国有关恶性卡他热血清学诊断方面的研究甚少,至今未见报道。下面简单介绍国外对恶性卡他热血清学诊断研究的情况。  相似文献   
9.
诊断传染性牛鼻气管炎(IBR),现已研究出病毒中和试验、免疫扩散试验和酶疫联免吸附试验等方法。目前国内检查IBR以病毒中和试验为推荐方法,但因病毒中和试验本身具有费时、费钱的缺点,所以最近几年国内外为了寻求一种准确、快速、经济的IBR诊断方法,学者们研究探讨了间接血凝试验(IHA)。为了适应我国对该病进行大量普查的需要,我们在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加以改进,研究制造出便于运输,容易保存的IBR间接血凝诊断液。  相似文献   
10.
用8头健康犊牛每头注射皮癣双价灭活苗2ml,间隔14天重复注射1次。在注苗前和泣苗后不同时间采血进行血清抗体检测和以淋巴细胞转化试验检测细胞免疫情况。结果在注苗前以双向免疫扩散试验(DID)法检测8头牛疣状毛癣菌代谢产物抗原(Tv)抗体和石膏样毛癣菌代谢抗原(Tm)抗体均为阴性,注苗后14~110天出现Tv抗体阳性反应,反应高峰在注苗后21~28天,最高滴度为1:8。注苗后14~63天出现Tm抗体阳性反应,反应高峰在21~28天,最高滴度1:4。注苗前8头牛淋巴细胞转化率均在4%以下,注苗后14~63k对特异性抗原Tv和Tml出现淋巴细胞转化阳性反应,反应高峰均在注苗后21~28k,最高转化率为25%(Tv)和29%(Tm)。通过免疫监测证明接受该疫苗的牛绝大多数都能产生良好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并对攻击感染具有抵抗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