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6篇
中国政治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09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由于DNA证据的证据形式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因此,从DNA证据与被告匹配到被告是证据来源的推导主体必须是法庭科学家,而从被告是证据来源到被告是犯罪实施者的推导主体则必须是法庭审判者。并且正确应用DNA证据的逻辑框架应当是:"先匹配、再来源、后有罪"。只有明晰法庭科学家与法庭审判者间的权责界限,才能正确应用DNA证据,才能准确认定事实,进而实现公正审判。  相似文献   
2.
根据概率分析所涉及证据数量的不同,事实认定概率分析可分为单一证据维度和证据组合维度。在单一证据维度中,司法鉴定领域会不断涌现像DNA证据那样兼具实证统计数据和高度科学确认度的统计概率证据。在证据组合维度中,事实认定不可能通过数学推理实现,其原因主要有:事实认定过程复杂,数学推理难以模拟;数学推理并非司法证明思维的"母语",而是一门需要翻译的"外语";数学推理会通过"量"上的运算模糊、混淆乃至掩盖了"质"上的差别。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中华鳖天然免疫的分子机制,针对TLR2(Toll-like receptor 2)保守区设计兼并引物,从中华鳖脾cDNA中扩增出了740bp的目标序列。测序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序列包含富含半胱氨酸型C端结构域、跨膜结构域和TIR结构域;与斑马鱼、鸡等脊椎动物相应的TLR2序列相似性为60.5%~74.4%。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中华鳖感染嗜水气单胞菌后各组织TLR2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显示,感染后第24小时,中华鳖脾和外周血TLR2mRNA相对表达水平升高,其中外周血中的增幅最显著,是对照组的8.57倍;中华鳖外周血经4μg/mL酵母聚糖刺激后,第2小时TLR2mRNA相对表达水平较高。首次获得了中华鳖TLR2部分cDNA序列,并分析了不同刺激物对中华鳖TLR2mRNA转录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法不外乎人情.”罪名与刑罚的设定,本应与社会公众的价值判断和后果预期大体一致,如“杀人者偿命”.但不少时候,因为“国家性管制法律的限度设定与一般民众的意识缺乏沟通”,以致人们在将要或者已经触犯刑法时,惊呼“万万没想到”. 上述“缺乏沟通”大概有两种表现:一是缺乏基本法律常识;二是当事人突然有了新角色,却对与新角色相关的法律责任还未充分了解.新任公务员犯罪大多起因于后者.通常情况下,贪污、受贿等罪名,新任公务员不敢犯、不能犯、不想犯.  相似文献   
5.
在领导体制的改革中,如何从制度上保证检察机关独立行使检察权,是当前法制建设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岳联国、梁权两同志就这个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意见。我们认为检察机关的领导体制是国家体制范围内的问题。所谓实行双重领导,就是既受上级检察机关的领导,又受当地人大和人大常委的领导;所谓垂直领导,就是只受上级检察机关的领导,而不受当地人大和人大常委的领导。在这两种情况下,各级检察院的党组织都必须受当地党委的领导,不因实行垂直领导而有所改变。因此要解决目前存在的以党代法、以言代法的问题,主要是贯彻党政分工的原则,同时在国家体制上也需要有相应的组织保证。这些问题应当如何解决,我们希望展开广泛深入的讨论。  相似文献   
6.
1979年,笔者怀着依依不舍的心情离开了中国故乡,来到墨西哥蒂华纳市生活、创业。从踏上异乡土地的那一刻,笔者就关注着侨胞们的生活,关注着祖国的发展,关注着祖国的统一大业。  相似文献   
7.
拟构建一套正确应用DNA证据的逻辑框架,以避免DNA证据被错误解读和运用,明确法庭科学家和法庭审判者在DNA证据应用中的权责界限,保障事实认定之准确性和司法审判之公正性。提出了以概率统计学为工具,实现从“匹配”到“来源”之逻辑转化的必要性、合理性以及初步构想,并对当下主要的DNA证据解释方法予以分类和评价。  相似文献   
8.
《精神卫生法》对于精神病人合法权益的保障、社会安全防卫作用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其不仅能为精神病患者和监护人提供非自愿住院治疗的救济渠道,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被精神病”现象的发生,同时能够保障社会公共秩序和社会公众人身安全.在对精神障碍医学鉴定的制度设计及作用进行分析的基础之上,正确辨析精神障碍医学鉴定的实施主体以及管理模式、并对精神障碍医学鉴定的实施主体、要求、委托主体等有关内容进行阐述,以期为精神障碍医学鉴定制度的良性运行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