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4篇
世界政治   5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7篇
中国共产党   8篇
中国政治   20篇
政治理论   8篇
综合类   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丽参是朝鲜半岛极具代表性的珍贵特产,早在古代就以丰富多样的途径向中国流动。据文献记载,主要途径有七:一是中国与朝鲜半岛政权之间使节往来所携贡赋、礼物;二是中国政权向朝鲜半岛专门派遣的采参使和采参队伍;三是朝鲜使节在中国境内的朝贡贸易;四是两国边境上各种形式和性质的互市贸易;五是中国使节、海商在朝鲜半岛域内的贸易;六是朝鲜商人和官员的走私贸易;七是中国百姓的越境偷采。途径多样而广泛,并因时代更替而复杂多变,反映出两国之间极其密切的经济文化联系。  相似文献   
2.
综合执法下沉基层的整体性治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整体性治理理论,整合基层公共行政功能,完善合作与协调的执法体系是提高基层行政执法效能、克服行政惰性的重要途径。但实践中,还存有横向与纵向维度上执法权限配置不合理致使权责不一,部门利益化风险生成分割治理,城乡基层行政执法力量分散,大数据提升治理能力功能的发挥缺乏等问题,这些问题桎梏着基层综合执法的效度。针对行政层级上资源及人力的现实困境,应通过厘清权责清单、整合执法资源、加强执法监督、突破"信息孤岛"等"行政执法适应治理"方式,提升我国综合执法下沉到基层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法制建设的重点由立法向司法转变,媒体对司法监督表现出越来越浓厚的兴趣。媒体与司法之间一直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一方面禁止"媒体审判"已经是国际新闻界的共识,另一方面要促使媒体监督真正成为司法公正的推进器。本文从审判公开、司法独立、司法公正三个概念分别与媒体监督的关系入手分析,提出建立合理的媒体监督模式,包括媒体应保持中立谨慎的态度、司法机关应建立配套制度、国家应加快立法步伐等。  相似文献   
4.
结合城市立法权发生发展以及对我国设区的市行政立法脉络和现状分析,设区的市行政立法的法治指标设计包括"合法性"、"民主性"、"科学性"、"实效性"4项一级指标,以及16项二级指标和80项三级指标的评价体系,这种构建将有助于推动尚且薄弱的设区的市行政立法的成熟规范。  相似文献   
5.
沈安琪 《唯实》2011,(5):77-80
刑法修正案(八)取消了13个经济性非暴力犯罪的死刑,体现了我国限制死刑的立法趋势。死刑作为一种法律制裁手段,在价值论上主要体现为效益性、公正性、非人道性。我国目前废除死刑还不可能,但限制死刑具有相对合理性和现实可行性。限制死刑不仅可以从司法实践上进行控制,更可以建立完善的赦免制度。  相似文献   
6.
我在文艺界生活过数十年,由于工作对歌剧情有独钟,曾花过工夫去琢磨.可惜,年华逝去,除了脑中增添了一堆专业概念外,对歌剧本身却是越来越糊涂.既有专业知识当然不愿承认不懂,可是只会用文字说明自己的知识,不论用的是哪国文字,也不是歌剧.说好听一点叫歌剧理论,直率点说就是鹦鹉学舌.歌剧本是舞台上的综合艺术,懂不懂还得台上见.  相似文献   
7.
随着网络的兴起和日益普及,网络给人们带来了过去难以企及的丰富资讯和便捷。但是,随之而来的网络成瘾、网络依赖等心理问题也日益凸显出来。通过对"网络成瘾"的病状、危害、病因的各种理论解释分析,运用社会工作这一新兴学科的价值观、主要理论和方法,探索"网络成瘾"的矫治问题。为"网络成瘾"这一心理障碍和网络社会问题的矫正和治疗提供相应的帮助。  相似文献   
8.
安琪 《党员文摘》2009,(9):30-31
空难前传 2009年1月15日下午3时26分,纽约长岛拉瓜迪亚机场,纽约飞往北卡罗来纳州的1549航班正在起飞。  相似文献   
9.
《刑事诉讼法》修改后首次确立的庭前会议制度,进一步完善了我国刑事诉讼庭前准备程序。其本质在于在开庭前解决一些可能影响到开庭顺利进行的程序性障碍或者程序性争议问题,以便于法官理清审理重点,提高庭审效率。然而由于缺乏具体操作指导,导致实践中庭前会议出现适用错误、标准不一的情况,对于公诉人而言亦是挑战。从司法适用的角度来讲,有必要对庭前会议的启动方式、主持者、处理问题的范围、处理问题的方式与效力以及庭前会议的程序运作等问题作进一步的明确。  相似文献   
10.
有关民事诉讼中法官阐明权制度的几点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明权制度是一项在当事人主导的诉讼机制中为弥补辩论主义的不足而发展起来的一项制度,承载着加强当事人权益保障的重要价值。法官的阐明权既是一项权利,又是一项义务,它的行使与否不取决于当事人的意志,但在法官应阐明而未阐明或阐明过度时,当事人均应得到相应救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