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11篇
中国政治   4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简称"基础"课)教学中,以黑板、教科书为教学信息主要承载形式的传统教学方式受到了严峻挑战.教师往往注重理论的系统性,而与实际结合不够,给学生的印象往往是讲大道理,使得"基础"课的教育功能没有完全实现.在教学中引入多媒体,实现传统教学模式的创新,提高教学效果,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
抗日战争爆发以后,随着中日矛盾上升为民族矛盾,中共的思想政治教育在这一时期也紧紧围绕抗日民族大业进行,主要内容是关于军队内部的战略任务教育,党员干部在职教育与学校教育,群众及党员内部宣传全面抗战路线以及党内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教育。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是我们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成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开拓者,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为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奉献了一生,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表现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各个方面,其中他的建党理论对于我们今天的党建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邓小平建党思想的主要内容1、政治建设——坚定不移地坚持党的政治路线政治建设的主要内容就是党的纲领、路线、方针和政策的建设。  相似文献   
4.
"以人为本"教育观念的提出,令人耳目一新,也发人深省.一些学校对教育"以人为本"的认识还存在诸多误区,如:迎合学生天性,赏识放弃原则;尊重学生自由,无视课堂纪律;迁就学生要求,漠视教师权益等.教育"以人为本"强调师生的共同发展,只有在实践中不断促进教师提升,学生才能获得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李文玲  曾振宇 《求索》2010,(4):221-223
儒家孝伦理自先秦儒家创立、发展、完善后,其治世功能并未引起统治者的重视,直到汉代,才在行政法、民法、刑法及诉讼法中全面法律化,其基础是多方面的:农耕经济是孝伦理法律化的经济基础,汉代统治者对儒家主导思想的选择是孝伦理法律化的政治基础,董仲舒对先秦儒家孝伦理的改造是孝伦理法律化的理论基础,家国同构的宗法社会是孝伦理法律化的社会基础,而血浓于水的亲情则是汉代孝伦理法律化的心理基础。  相似文献   
6.
李文玲 《团结》2005,(6):14-16
生活中,受到过度保护的孩子是很难长大的。在国家治理上,“过度保护”自古有之,如“闭关自守”当属此类。其保护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的初衷肯定是好的,但最终效果往往适得其反,历史已经有了许许多多、举不胜举的前车之鉴。我国金融业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正在成长起来。但我们还是一个刚刚学会迈步的孩子,现在我们面前的路很不平坦,是要继续往前走,还是停下来甚至躺下来请求“保护”?往前走可能会跌倒,而“过度保护”的代价,那将是我们牺牲掉成长的速度和错过成长的最佳时期。权衡二者,我们只能往前走,哪怕跌倒了爬起来,也不应该被“过度保…  相似文献   
7.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简称“基础”课)教学中,以黑板、教科书为教学信息主要承载形式的传统教学方式受到了严峻挑战。教师往往注重理  相似文献   
8.
新时期下,"微政务"已成为农村基层治理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影响着农村治理理念、治理架构与治理资源的现代化转变。要使"微政务"成为完善基层治理的新路径,就应在"微政务"协作团队、运行平台与保障机制上下功夫,积极探索基层治理方案的新突破。  相似文献   
9.
管子俭侈并重的消费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管子,名夷吾,字仲,又称敬仲,被齐桓公尊称为“仲父”,是我国春秋时期最早的、功绩最显著的改革家。在其辅佐齐桓公时期,大力整顿内政,富国强兵,使齐国“九合诸候、一匡天下”,成为天下的霸主。他所采取的各项措施及其反映在《管子》一书中的思想,对后世乃至当今社会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其俭侈并重的消费思想时至今日仍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本文拟从管子的节俭思想、侈靡思想及其借鉴价值等方面对其加以探讨和研究。 一、管子的节俭思想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所形成的优秀传统,提倡节俭、反对奢侈浪费一直都是中…  相似文献   
10.
山东省临沂市检察机关在行政检察监督实践活动中,坚持依法能动履职,积极探索规范争议化解程序、领导包案、类案治理、多方联动、公开听证、司法救助等措施开展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提升了矛盾争议化解效果,实现诉源治理。针对实践中存在的检察听证运用不均衡、类案指导作用和检察一体化机制发挥不充分、案件风险评估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和不足,检察机关应从深化检察听证制度、推动类案系统治理、完善一体化办案机制、健全协作联动机制、构建办案风险评估与预警机制等方面发力,切实提升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工作质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