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0篇
外交国际关系   104篇
法律   2篇
综合类   2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边缘无浆体MSP5蛋白基因的克隆及原核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参照已发表的边缘无浆体主要表面蛋白5(MSP5)基因的核苷酸序列,设计了1对特异性引物,以边缘无浆体基因组DNA为模板,采用PCR技术扩增获得了MSP5蛋白基因。将其克隆到pGEM-T Easy载体,并进行测序分析。结果表明,克隆的MSP5基因与GenBank上登录的Florida株MSP5蛋白基因的序列同源性达98.6%,编码氨基酸的同源性为99.0%,并且该序列包含有完整的开放阅读框,大小为633 bp。将该基因亚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pGEX-4T-1,构建了重组原核表达载体。将其转化到DH5α宿主菌中,用IPTG进行诱导表达,实现了融合表达,表达产物的分子质量为45 ku。Western-blot分析表明,此表达产物能够被抗边缘无浆体阳性血清所识别。  相似文献   
2.
将采自内蒙古自治区的残缘璃眼蜱(Hyalomma detritum)饲喂于牛体,观察了成虫、幼虫、若虫在实验室饲喂条件下的生活周期及滞育现象;通过蜱传播试验证实,残缘璃眼蜱饥饿幼虫、若虫吸入病原,其蜕化之若虫、成虫能将环形泰勒虫(Theileria annulata)传播给敏感动物,而幼虫阶段吸入病原,如若虫阶段在兔体饱血,所蜕化产生的饥饿成虫不传播该病.  相似文献   
3.
用绵羊边虫感染除脾山羊,可使虫体迅速大量繁殖,红细胞染虫率达71%。用蒸馏水崩解红细胞,将移出的边虫用高速离心机沉淀,并以超声波粉碎,制作了特异性和敏感性良好的补反抗原。对人工感染和自然感染边虫的山羊进行补反检查,其检出率为100%。同时做了人工感染山羊抗体消长情况的检测,用含边虫血液接种山羊后,第5天即可检出补反抗体,15~45天补反抗体的滴度达到高峰,110天后仍可产生阳性反应。其结果证明:该法可作为口岸检疫、流行病学调查和免疫监测的试验方法,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4.
为了评价吕氏泰勒虫表面蛋白Tl SP(Theileria luwenshuni surface protein)的免疫保护效果,分别用150 g/只和300 g/只乳化后的Tl SP蛋白免疫试验Ⅰ组和Ⅱ组绵羊,对照组为等量PBS,每组5只。二免后第14天,每只绵羊用50只青海血蜱饥饿成蜱进行攻蜱试验。结果显示,对照组绵羊攻蜱后出现跛行、体温2次升高和淋巴结肿大等症状,发病率为100%,死亡率为40%,染虫率在2.23%~3.50%之间;试验Ⅰ组和Ⅱ组绵羊免疫后产生的最高抗体效价分别为1∶102 400和1∶25 600,发病率均为60%,表现轻度临床症状而未发生死亡,染虫率在1.23%~1.89%之间。上述结果证实,制备的Tl SP重组亚单位疫苗在抗泰勒虫感染上具有良好的免疫保护效果,为进一步开展羊泰勒虫病亚单位疫苗的研制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5.
中国南方七省份牛无浆体病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调查我国南方地区牛羊感染牛无浆体的状况,用PCR检测了采自四川、重庆、云南、贵州、广西、湖南、广东等七省(区、市)共685份牛和羊的血液样品的DNA。PCR方法以16SrRNA基因为靶标,采用无浆体属通用引物EE1/EE2和牛无浆体特异性引物AB1f/AB1r对采集样品的全血基因组进行套式PCR扩增。PCR结果显示:四川省样品感染率为17.5%;重庆市样品感染率为25.7%;云南省样品感染率为29.6%;贵州省样品感染率为59.1%;广西壮族自治区样品感染率为14.0%;湖南省样品感染率为8.2%;广东省样品感染率为23.7%。调查证实了牛无浆体在我国南方地区有广泛的分布,该调查丰富了我国牛无浆体的流行病学资料。  相似文献   
6.
从蜱类毒素的类型、功能、演化和来源以及蜱中毒的特点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具体分析了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存在的不足及我国的滞后现状,旨在为深入研究蜱类毒素的功能及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采用访问调查、血片镜检等方法查出甘肃省张家川县东部、中部地区为羊泰勒虫病流行区.3~6月流行区内绵羊、山羊的当年羔羊,1岁和2岁以上羊的感染率分别为98.50%、6.87%和5.36%;发病率分别为96.50%、4.32%和3.21%;病死率分别为71.73%、38.18%和31.11%.  相似文献   
8.
为掌握牛皮蝇蛆病在甘肃地区的流行动态,2003~2005年在甘肃省玛曲县、天祝县、平凉市崆峒区的3个屠宰场剖检1 827头牛.结果发现,这3个县(区)均有牛皮蝇蛆病的感染,其中,玛曲县、平凉市崆峒区的皮蝇2期幼虫在牛食管的寄生率以10月份为最高,分别为48.5%和7.8%.表明,药物防治的最佳时间为10月份.  相似文献   
9.
自我国黑龙江省尚志市野外采集的蜱体内分离出1株莱姆病伯氏疏螺旋体,并对其进行了形态观察及分子生物学分析。利用BSK H分离培养法,经暗视野显微镜和姬姆萨染色观察,菌体呈螺旋状。根据已报道的伯氏疏螺旋体16S rRNA基因序列设计引物,结合参考文献设计的外膜蛋白A(OspA)基因引物经PCR扩增并测序,与GenBank中的各种伯氏疏螺旋体基因型建立系统发生树并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16S rRNA基因核苷酸序列与GenBank中的伽氏疏螺旋体(Borrelia garinii)DK27(X85193)具有较高的同源性,可达99.5%;OspA基因核苷酸序列与报道的Borrelia gariniiKhab(AY502600)有较高的同源性,为93.6%。根据序列分析结果,认为该分离株属于Borrelia garinii基因型,命名为SZ,该菌株16SrRNA基因和OspA基因核酸序列已提交到GenBank(登录号分别为HM007279和HM007278)。  相似文献   
10.
从我国半饱血微小牛蜱雌性成蜱肠道和唾液腺中提取总RNA;参照GenBank中已发表的微小牛蜱Bin91基因的核苷酸序列,设计了1对特异性引物.采用RT-PCR技术扩增Bm91基因,测序正确后将其亚克隆到巴斯德毕赤酵母分泌型表达载体pPIC9K的EcoR I酶切位点,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PIC9K-Bm91.再次测序正确后将其用Sac Ⅰ内切酶线性化,电转化毕赤酵母GS115并经G418抗性筛选高拷贝重组菌株后用甲醇诱导表达.表达产物经SDS-PAGE和Western-blot分析,结果显示,Bm91基因获得了成功表达,诱导表达的培养上清液中表达出具有反应活性的83 ku的重组Bm91蛋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