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法律   3篇
综合类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简易程序的适用对缓解法院案多人少的矛盾 ,起到了重要作用。重新研究简易程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论审判委员会制度的改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童颖颖 《河北法学》2000,(2):156-157
根据人民法院组织法,我国各级人民法院都没有审判委员会,这是人民法院内部领导审判工作的组织机构,是民主集中制原则在司法制度中的体现,有利于发挥集体智慧,提高审判质量。但是,随着法……  相似文献   
3.
司法活动的职业性很强,从事司法职业的人员都要接受严格的专门教育和训练,才能进入司法领域。〔1〕但是,从世界各国司法制度的发展历史看,吸收公民直接参与国家的司法活动,发挥公民在司法活动中的积极作用,一直被认为是一个国家司法民主的重要标志。为何职业性如此强的司法活动要吸收非法律职业者参与,司法活动的这一平民意识有何深刻内涵,它的贯彻需要什么样的制度支撑,是目前一个值得关注的重要问题。一、司法平民意识的内在原由(一)司法民主与司法的平民意识西方国家在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自由、民主思想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  相似文献   
4.
民事诉讼中 ,原、被告的诉讼地位和诉讼权利义务应具有平等性和对等性。我国民诉中被告答辩行为任意主义的立法 ,违背了原、被告诉讼权利平等原则 ,有违诉讼真义 ,不利于案件事实的查清 ,有违诉讼经济原则 ,不利于审判效率的提高。文章通过对美国诉答程序合理性的分析 ,提出我国应强化对被告答辩行为的约束 ,并就其可行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我国在较短的时间内就完成从自然人一元主体到自然人与法人二元主体的刑法嬗变,关于单位犯罪的理论准备不充分,致使实践中对单位犯罪的认定与处罚,缺乏理论的指导.在单位犯罪双罚制的根据上,刑事责任分担论较为可取.在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认定上要坚持主客观相统一的原则具体认定,在处罚上也应与自然人犯罪相区别.  相似文献   
6.
童颖颖 《行政与法》2005,(10):106-108
行贿罪的主观要件在我国刑事立法中有一个从无到有的变化过程,前后立法规定不尽一致。1997年刑法将行贿罪的主观要件表述为“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理论界对这一主观要件的内涵和外延的界定存在分歧,实践中对此也理解不一,导致行贿罪在适用中很不一致。本文在回顾立法变迁的基础上,就行贿罪主观要件的内涵和外延及判断标准等问题进行了有益探讨。  相似文献   
7.
立功制度司法适用中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立功受奖"是我国惩办与宽大相结合的基本刑事政策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具 有明显的功利色彩。立功的本质应为对国家和社会的"有用性"。立功的主体应该被界定为犯 罪嫌疑人、被告人、罪犯。对几种具体立功表现形式的认定,要根据立功的本质进行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