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法律   7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1.
<正> 在60年代初,有人尝试用免疫电泳技术对人血痕进行 Gc 定型,均以血痕中的Gc 蛋白在电泳时,向阳极飘移而告失败。Shinomiya 和 Baelen 发现 Gc 蛋白飘移的原因是与其血痕中破碎细胞释放出来的肌动蛋白结合形成复合物所致。用4M 盐酸胍处理血痕,可使复合物解聚,恢复 Gc 的正常电泳迁移率。  相似文献   
2.
成都地区汉族Gc亚型的分布及血痕中Gc亚型的检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作者用免疫固定薄层聚丙烯酰胺凝胶等电聚焦(PAGIF)技术,调查了成都地区无关的125名健康汉族人血清Gc亚型分布。其6种亚型频率(%)分别为:Ge1F=20.8,Ge1S=8.0,Gc1F-1S=18.4,Gc2-1F=30.4,Gc2-1S=16.0和Gc2=6.4。Gc的基因频率为:Cc~(1F)=0.452,Gc~(1S)=0.252和Gc~2=0.296。对保存于室温条件下20周的陈旧血痕进行了Gc亚型定型,获得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3.
<正> 为了获得可用于检验性犯罪案件中人类精斑所需的特异性抗人精液血清,我们建立了生产抗人精子单克隆抗体(SMAB)的杂交瘤技术。将BALB/C小鼠的Sp2/o-Ag14骨髓瘤细胞与用洗涤人精子免疫的BALB/C小鼠脾细胞融合。192个融合孔中,171孔有杂交瘤细胞生  相似文献   
4.
Gc(维生素D结合蛋白)的遗传多态性由Hirschfeld首次发现。用免疫电泳或聚丙稀胺凝胶园盘电泳可检查Gc三种表型:Gc1-1、Gc2-1、与Gc2-2,它们受一对等位基因Gc~1与Gc~2的控制。本文调查了四川省茂汶县羌族三种Gc表型的分布,算出其基因频率,作为羌族人群亲子鉴定的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5.
分泌抗人精子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的建立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两株分泌抗人精子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G_8与E_(10),采用洗涤人精子免疫Balb/c小鼠,取免疫脾与Balb/c小鼠的Sp2/0骨髓瘤细胞融合,杂交瘤细胞诱生腹水的方法。Elisa,IIF或酶标抗体免疫组化法结果发现,G_8与E_(10)单抗与人精子(射出精子、睾丸、副睾管及输精管中的精子)及睾丸各级生殖细胞均发生反应;与人甲状腺上皮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胰腺导管上皮细胞以及胰岛均发生不同程度的交叉反应,与其他33种人体正常组织、9种人体液与分泌液、8种不同种族的动物精子均不发生交叉反应,说明在一般情况下这两种抗体可用于鉴定人类的精液斑以及精液与阴道分泌液的混合斑。两种单抗与人精子的顶体部、赤道部、后核帽、颈部及中段结合,证明精子特异性表面抗原分布于这几个区域。两种抗体均属IgG_1,G_8与E_(10)抗体的效价分别为1:512与1:1024。  相似文献   
6.
<正> 型特异性成分(Group specific component,Gc)是一组存在于血清中的生物活性相同,结构相似的α_2球蛋白。自1959年Hirschfeld首次报道Gc蛋白的多态性以来,学者们对Gc的化学组成、生物学功能、遗传特征及遗传规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Gc作为一种遗传标记,在国外已广泛地应用于法医学个人识别和亲子鉴定。为了进一步在我国扩广应用,现综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多年来,我国学者们陆续调查了分布在28个省区20多个民族的ABO型。对部分民族还作了Rh、MN、P、Fy~a,分泌状态、与Hp血型的调查。除ABO型以外,未曾对四川省羌族作过其他血型调查。1984年6月,我们调查了400例羌族中小学生的ABO型与D抗原的分布,以及474例分泌状态、与Hp型的分布,现将结果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