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政治理论   3篇
  202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4 毫秒
1
1.
政府公信力的水平随着政府改革的推进而不断完善,政府改革的时代主题与目标模式决定了政府公信力的理念和实现方式。我国服务型政府改革目标的确立,为构建和实现我国政府公信力提供了新的价值导向和制度基础。服务型政府目标模式下的政府公信力应该通过政治的民主化获得公信力,通过行政的法制化维护公信力,通过信息的公开化加强公信力,以公务员的廉洁度巩固公信力,以公众的满意程度评价公信力等一系列崭新的方式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2.
决策是政府行使其管理职能的首要环节。近年来,我国政府在推进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起了政府公共决策的报告制度、评估制度等制度体系,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按照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目标的要求,我国政府决策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服务,构建政府决策的责任机制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3.
郝玲玲 《理论探讨》2012,(5):153-156
政府公信力建设是转型期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时代呼唤,更是当代政府改革模式变革的必然选择。深化政府公信力的理论研究,推进政府公信力建设的践行步伐,对于转型期巩固和提高党和政府执政能力,营造和提升和谐官民关系,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而又深远的现实意义。面对转型期中国政府公信力的现实挑战,必须尊重时代特征和要求,以现实国情为基本依据,以政治沟通为主要渠道,以公民参与为有效手段,理性选择适应于中国政府公信力建设和提升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第十一条的内容,现存的俄文版和英文版均为空缺,已然成为百年之谜。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以来,学界陆续关注,逐渐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在梳理中外国家解密档案资料的基础上得出结论,中共一大纲领第十一条的内容应是关于“党员是否可以参与议会行动”方面的规定,即“议会行动说”。这应是中共一大代表们在意见难以统一时,主动搁置争议而遗留的空缺。中共二大首部党章尤其是通过的《关于议会行动的决议案》,首次提出“无产阶级议会行动”和“革命的议会行动”,明确统一了中共一大的争议,后至中共三大以第一次党章修正案和相关决议案确定下来,争议得以最终化解。  相似文献   
5.
政府公信力是政府取得政治合法性的内生要求,既体现了政府使公众信任的能力和程度,同时也反映了人民群众对政府的满意度和信任度,是公众衡量和评价政府履行职能状况的重要指标。提升政府的公信力,迫切需要政府通过有界行政、依法行政、透明行政、诚信行政和责任行政来规范自身的行政行为,这是政府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和完善社会信用体系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6.
郝玲玲 《学理论》2009,(23):102-103
公益广告是广告形式中的一种,以其诉求主题的公益性向大众宣传文明道德思想,提高大众文明素质,广告用语以其独特的语言艺术魅力发展迅猛,也成为研究的焦点话题,本文通过搜集大量的商品广告用语并加以分类整理,运用语言科学知识进行分析研究,从修辞角度论述了公益广告用语的若干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