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法律   2篇
中国政治   2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1.
传媒对诉讼案件的不规范报道在很大程度上干预了独立审判 ,而现代法制国家关于报道诉讼案件应遵循的规则早已成为系统的法律规定。我国应借鉴域外的调整规则 ,根据中国国情 ,应对传媒采访报道诉讼案件的时间、方式、范围以及对录音录像等设备的使用进行规范 ,设置传媒采访报道诉讼案件的相应规则 ,并运用现有的法律规定 ,最大限度地消除传媒报道对审判的负面影响 ,确保审判不受其干扰。  相似文献   
2.
网络玩梗是网络新世代自我意识的呈现和表达,是一定时期或特定场景社会大众心理状态的折射和群体情绪的流露,也是青年群体解读并再造文化的新景观。“梗”的可玩性很大程度上来自于自身表达的多义性,当玩梗不再追求意义的准确,而是寻求情感的共鸣时,群体认同的快感也带来了排他性,并逐渐发展为一种“表达失语症”和价值观的消解,所以,应当警惕玩梗所带来的传播迷思、娱乐至死和价值取向偏差。  相似文献   
3.
知情权定义至今众说纷纭,成了一个受人尊重而又模糊不清的概念。笔者通过对知情权概念的全面梳理,发现知情权一词难以界定,主要原因是下定义的逻辑起点存在偏差。很多学者从信息的内容和范围出发定义知情权,也有很多学者从信息的获取方法出发定义知情权。由于信息本身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信息的获取和传播渠道也多种多样,以致知情权定义复杂多样。笔者从权利的性质出发,尝试从一个新的视角重新定义知情权。  相似文献   
4.
技术赋能下,低门槛的进入使得短视频传播者素质参差不齐,摆拍、影像合成、“移花接木”等成为短视频创作的手段,故意造假以博取公众关注的短视频新闻越来越多。短视频既可以是新闻信息的传播载体,也可以是原创故事的传播载体。要区分真实记录与虚构创作的界限,不能容忍摆拍视频穿上新闻的外衣。同时,还要反思短视频创作中存在的拍摄方式失当、占用公共资源、搞笑内容低俗化等伦理问题。  相似文献   
5.
舆论监督在民主政治生活和市场经济中具有巨大的作用,但由于有关舆论监督的立法薄弱,新闻媒体合法正当的舆论监督权得不到法律的应有保障,记者被推上被告席的现象逐年增多.因此,对舆论监督必须立法予以保护,并在司法实践中为舆论监督留下足够的法律空间,以疏畅舆论监督的渠道.  相似文献   
6.
我国正进入一个充满危机的高风险社会,以网络和手机为主体的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既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和日常沟通,也为现代社会风险的频繁爆发提供了便利。新媒体由于技术的革新而被赋予的特殊性能,对危机传播产生了重大影响,出对政府的危机管理能力提出更高要求,面对复杂的新媒体传播环境,本文主要讨论政府如何有效应对风险、化解危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