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5篇
中国政治   15篇
政治理论   3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桂华 《人事天地》2008,(1):36-37
走进著名的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你会因墙上悬挂着的一幅满清官员大照片而惊讶。他就是第一位到美国名校任教的中国学者戈鲲化(1838—1882)。120多年前,戈鲲化在美国哈佛创立了中文教育。  相似文献   
2.
宅基地管理与物权法的适用限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桂华  贺雪峰 《法学研究》2014,36(4):26-46
对土地管理制度的既有讨论,通常是从宪法第10条出发,没有考虑宪法第6条对"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规定,将"国家所有"与"集体所有"片面理解为民法所有权而忽视其所有制内涵。物权制度是所有制关系的法律反映,"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是超越新中国历部宪法和其它具体法律的基本宪法原则,运用物权规则完善宅基地管理制度,需以公有制为大前提。忽视公有制前提的物权化改革建议,陷入"私法‘宪法中立",的认识误区,加上对宅基地经济社会属性的误会,所提出的改革方案缺乏法理与现实依据。现有制度在实现社会财富公平分配、公共资源有效管理和农民权利保护等方面基本有效,下一步改革只需做局部调整而无需全盘重建。  相似文献   
3.
婚姻市场要价:理解农村婚姻交换现象的一个框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基于各地农村大量的婚姻现象,抽象出婚姻市场要价这一理解当前农村婚姻交换的理论框架。该理论以农村人口流动中婚姻市场形成与农村婚姻资源配置的结构性失衡为背景,阐述了婚姻财礼的性质,以及婚姻市场中女方要价的可欲性、可能性与基础性,论述了男方婚姻负担的表现形态,并呈现了婚姻变迁所带来的一系列社会后果。  相似文献   
4.
桂华 《思想战线》2018,44(3):118
摘要:集体土地能否入市是当下我国土地制度改革中分歧最大的一点。如何理解“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的《宪法》条款,对于正确推进土地制度改革意义重大。《土地管理法(修正案)》(征求意见稿)增加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内容的目的在于,解决特殊时期形成的历史遗留问题。这是对现行制度的补充而非突破,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必须在非常严格的限制条件下入市。修订《土地管理法》须秉承1998年《土地管理法》控制集体土地入市的制度精神,避免产生新增的集体经营性土地。  相似文献   
5.
村干部制度是乡村治理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基于乡政村治的基层治理二元结构,村干部具有角色上的二重性特征。村干部职业化作为一种制度创新正在全国推广,造成村干部的国家性加强和群众性弱化,不利于基层治理能力提升。在未来较长一段时期,农村基层治理要继续保持乡政与村治二元结构,村干部制度建设应当服务于村民自治体制激活,村干部职业化应保持在一定限度。  相似文献   
6.
在城市化进程中,不同地域的村落分别处在城市化进程的不同阶段上,并且,具有不同文化传统的村庄在面对城市化冲击时,会以不同的方式回应。城市化背景下乡土社会变迁的复杂性就表现为村落变迁的复杂性与区域差异性。基于城市化实践方式与村落性质双重标准,以村落为研究对象,运用区域类型建构的方法,通过区域比较,将乡土社会变迁过程具体化为区域类型下的村落变迁过程,既发挥了社区微观研究优势,也避免了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缺陷,是一条极具操作性的研究路径。  相似文献   
7.
桂华 《廉政瞭望》2011,(4):15-15
改善民生是推进核心价值体系得到群众认同的物质基础,也是消除核心价值体系与现实之间差距的根本途径。更是永葆核心价值体系活力的源泉。  相似文献   
8.
完善的地籍制度是现代社会土地管理的基本手段。我国长期以来是在缺乏完善地籍资料情况下完成宅基地管理,宅基地模糊管理制度具有低成本优势,也带来基层管理者落实资源管理目标的消极态度,造成宅基地管理不规范问题。为提升宅基地管理水平,国家有意打破之前模糊制度形式,推行农村宅基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推动宅基地制度法律化与规范化。宅基地确权登记颁证对于促进土地管理有积极意义,但不能改变宅基地使用权权能,以成都市为典型的允许宅基地流转入市做法突破确权的法律边界。农村宅基地确权要在法律范围内和宅基地公有私用制度框架下进行。  相似文献   
9.
桂华 《思想战线》2019,45(3):133
制度创新是改善经济绩效的重要手段,农地制度改革的目标是优化土地资源配置,以提高农业经营效率。我国农地制度改革主要通过国家政策调整的方式实现。以第二轮土地承包为契机,国家政策干预从基本经营体制方面,深入到农村集体内部的地权配置上,打破土地集体所有制基础上的土地承包自主合约关系,走上了强制性制度变革模式。在较少的政策干预下,国有农场自经营体制变革以来,一直保持农地制度诱致性变迁模式,农场内部的资源配置通过自由协商完成。国有农场基于自主合约完成的地权配置,在农业生产和资源配置方面皆具有优势。国有农场的土地制度安排,构成了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经验参照。  相似文献   
10.
东中西部乡村振兴的重点有何不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区域发展状况,我国农村大体可以区分为经济发达村庄与一般农业型村庄两种类型。因此,针对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要立足于不同地区农村面临的实际情况来采取不同的乡村建设策略。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村庄建设,应当定位于乡村的"更强""更富""更美";中西部一般农业型村庄的乡村振兴战略,则应当更加注重基础设施的完善和公共服务的健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