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中国政治   4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把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作出的重大决策.和谐社会是针对社会转型、经济转轨、文化转向造成的多元社会与断裂社会的事实而提出的,意在解决随之产生的诸多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2.
王利华  刘曙辉 《前沿》2012,(18):48-50
科技创新需要宽容.宽容是行为主体在差异情境中对于敌对的他者有能力干涉却不干涉的一种有原则的克制.其中,差异是宽容的前提,否定反应是起码要素,能力是辅助要素,克制是决定性要素.通过对宽容理念四要素的分析,我们认识到,科技创新需要尊重差异、关注科技创新、理智对待权威与合理运用权力、坚持原则.  相似文献   
3.
刘曙辉 《前沿》2003,(8):113-115
在全球化背景下 ,民族国家的命运是一个争议很大的问题。本文从民族国家与超越民族国家的悖论入手 ,分析了民族国家在经济、政治和道德三个方面的合理性根据 ,得出的结论是尽管民族国家受到了来自全球化的冲击 ,但它仍然是主要的国际行为主体  相似文献   
4.
刘曙辉 《新视野》2006,(6):75-76
“社会构成论题”是社群主义的核心观点,意指社群是个人的基本构成要素。这也成为“社群主义是一种极权主义”这一批评的论据。为了防止走向极权主义,社群主义者不仅需要澄清他们赞成的是一般维持意义上的社会构成论题,并且明确指出这种社会构成与社会独立意义上的个人自主是协调的。  相似文献   
5.
公民的理念在历史的演进中逐步丰富,反映出个人与国家的特殊关系,确认了个人的公共性和主体性.而当前我国公民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政治参与热情低落、公共关怀缺乏、规则意识淡薄等问题.为此,我国公民教育的主题和努力方向应包括公民知识、公民技能、公民品性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家庭在中国传统伦理中的始点地位及其生态合理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史的发展历程决定了家庭在整个社会结构中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并使家庭成为中国传统伦理的始点.就家庭本身而言,"仁者,人也"的界定决定了个人始终为"家"中之人,"五伦"的设计又始终以"父子"伦为核心,由此形成了中国传统社会以血缘纵轴为核心的差序伦理格局.同时,中国传统社会特殊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态则为家庭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居于始点地位提供了外在的合理性根据.  相似文献   
7.
人们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很多困惑实际上并不全是心理问题,而是牵扯到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思想问题.思想咨询的目的就是专门解决人的思想问题.思想咨询与心理咨询既有联系更有区别,思想咨询的主要方法是哲学式的引导,主要途径有传统的在思想咨询室面对面的咨询,还有借助现代传播工具的手机短信咨询和网络在线咨询.  相似文献   
8.
<正>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一个重要方面涉及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翻译出版及其重要观念在理论与实践方面的影响。《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以下简称《起源》)是恩格斯阐发历史唯物主义基本理论的经典著作,它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影响大致包括三方面:第一,新中国成立前《起源》的翻译出版;第二,《起源》中重要观念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影响;第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