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4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综合类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东亚贸易格局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尤其体现在中日在东亚服务贸易分工中的竞争上。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在总结和归纳东亚服务网络特征基础上,深入比较中日两国中间品贸易规模和结构,发现东亚地区服务部门中间品贸易格局存在明显的核心-边缘结构,而中国向东亚地区提供服务中间品的能力全面超过日本,双方竞争具有同质性。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应采取稳固网络地位、调整服务结构的措施,以此全面提升中国在东亚服务贸易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2.
一、美日对外直接投资战略目标体系 (一)美国:跨国公司对外扩张 1.寻求利润。战后以来美国大规模地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正是为了寻求有利可图的场所,赢得丰厚的利润。因此,追求利润也是美国跨国公司进行对外直  相似文献   
3.
中国台湾企业与日本企业在大陆直接投资的规模、结构、地区分布以及经济绩效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21世纪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中国台湾企业可以借鉴日本在大陆投资成功的经验,调整对大陆的直接投资战略,从而在大陆进一步拓展经营,提高其效益,实现双赢。  相似文献   
4.
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的不合理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 80年代以来 ,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呈现出发展起伏、速度缓慢、产业结构技术构成偏低、地区分布集中、规模中小型化等特点。究其原因 ,一是日本对华投资动机的主流是利用低廉而丰富的劳动力 ;二是中国引资政策的调整及其导向 ,使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发展不平衡 ;三是日本在进行投资决策时过于谨慎 ,不积极 ,且结构不合理。  相似文献   
5.
新世纪以来,全球外汇储备空前增加,而日本和中国的外汇储备增加尤为引人注目,但两国外汇储备增加的成因却有本质上的不同。中国为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下的双顺差,日本为经常项目顺差、资本项目逆差下的外汇储备的持续增加。虽然一国外汇储备总量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其经济实力,增强了各自对外的贸易支付能力和还债能力,有助于防范新的金融危机,但过高的外汇储备及不合理的来源结构也伴随着新的金融风险。以国际收支理论为基础,通过实证分析方法,深入研究中国和日本外汇储备增长的原因,比较中日外汇储备来源特征,可以为解析中国外汇储备问题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2017年"安倍经济学"实施五年,其经济增长效应显现,不仅实现了二战后第二个长景气,而且也帮助安倍领导的自民党(公民党联合)在大选中大获全胜。然而,由于企业设备投资增长乏力且企业收益不佳、失业率下降、工资低、就业环境恶化等原因,未能实现预期目标,由此,"安倍经济学"下的经济增长被称之为没有"实感"的增长。而经济政策相互矛盾且缺乏延续性,经济政策重点偏离经济现实等,安倍政府政策的失误和错位导致了"安倍经济学"的负效应。在少子老龄化背景下,安倍政府必须采取激励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政策和措施,消除巨额财政赤字,提高工资、刺激消费、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才能实现有"实感"的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7.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