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5篇
中国政治   7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台湾青年在大陆求学、就业或生活的整体适应情况与满意度是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调查显示,在大陆的台湾青年社会适应性主流是客观理性、积极向上、主动作为的,多数台湾青年对自己在大陆求学或就业的整体满意度较高;超六成被调查者表示能主动适应两岸文化差异,并能客观理性看待大陆政治体制。但两岸政治生态、价值观念、文化氛围、社会发展程度及社会结构的差异,大陆惠台政策重制订轻落实的制度缺失,台湾青年自主择业或创业难度大,身份尤其是户籍难以得到有效解决等问题也对他们的社会适应造成困扰。"主动调整"成为当前大多数台湾青年在大陆求学、就业或生活的首选策略。  相似文献   
2.
新时期闽台高等教育交流合作问题探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闽台高等教育交流合作进入到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福建省高校在对台招生、与台湾联合开创人才培养新模式、学术交流与教师交流、校际合作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进展。但由于两地高等教育的互动是在限制性的政策环境空间下进行的,还面临着诸多的困境和约束。实现闽台高等教育交流合作项目、制度及政策等方面的突破和创新是共创两地高等教育互动崭新局面的必然诉求。  相似文献   
3.
当前台湾对大陆高校学历认可政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5月以来,两岸关系迎来了和平发展的全新契机,两岸民,众、高校、学生及各类民间团体等对扩大交流与合作的诉求进一步提升,加之受国际或区域性跨境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及两岸高等教育内部改革与发展的影响,两岸高等教育相互开放的程度、范围、领域、层次等明显放大,两岸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随之持续升温,进入了半个多世纪以来最快速、最热络、最紧密的时期。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两岸学历互认、相互招生等深刻影响未来两岸高等教育相互开放走向及交流与合作活动往纵深领域发展的根本性问题,再次成为两岸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  相似文献   
4.
签署文化交流协议是深化国际或区域间文化交流合作的流行惯例。随着两岸文化交流合作活动的日益深入,文化交流协议的签署显得更加重要。两岸文化交流协议应着眼于调和两岸文化差异,促进高度文化自觉,实现文化价值共享等方面的内在本质功用,从而实现两岸良性文化互动关系的建立。  相似文献   
5.
积极推动两岸高校相互招生,建立健全学生双向流动机制是促进两岸高等教育交流合作往纵深领域发展的关键点。2011年,大陆官方确定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和广东六省为大陆学生赴台就读学位试点首批省市;今年,新增辽宁、湖北两个试点省份。那么,大陆学生对于到台湾高校就读的意愿如何?  相似文献   
6.
高等教育规模扩张中两岸高校专业设置与调整之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两岸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张过程,实际是高校专业规模不断扩张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两岸高校专业的布点、种类、质量、规章、制度等都经历了一个不断调整与改进的过程。本研究通过对规模扩张时期两岸高校专业设置与调整的比较,发现两者既有共同特征,也有不同之处。共同点主要是两岸高校专业设置与调整都体现出明显的政府主导性特征,专业设置与调整以实现经济现代化为重要目标,都在朝总量控制的政策方向发展等。两岸高校专业设置与调整的不同点则主要体现在专业规模扩张的路径、影响因素、价值取向、专业生成机制等方面。  相似文献   
7.
张宝蓉  邹莎 《台湾研究》2012,(6):42-46,52
2010年8月19日,台湾立法部门正式通过并发布“陆生三法”(即“台湾地区与大陆地区人民关系条例”、“大学法”与“专科学校法”)相关修订条例,昭示着“台湾地区认可大陆高校学历”与“台湾高校向大陆招生”政策自此有了“正当的法源依据”。这亦成为近年来两岸关系发展进程中继台湾开放陆客赴台旅游及两岸签署ECFA之后的最重要议题与最热门话题。2011年,台湾高校首度拉开招收陆生的序幕。截至当前,台湾教育当局已完成两年的陆生招生工作。那么,台湾高校招收陆生的实际状况到底如何?台湾“有限开放的陆生招生政策”成效怎样?在台就读的陆生对其就学的整体环境满意度为何?台湾当局该如何调整陆生招收政策,以进一步提升大陆学生赴台就读的意愿,促进两岸高校相互招生的良性互动?这些无疑都是台湾当局及高校急需思考与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台湾高校专业退场机制的建构与实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5月29日,台湾“教育部长”黄荣村在“立法院”第五届教育与文化委员会上所作的《大专院校暨研究所进、退场机制专案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高校及专业退场机制(Withdraw Mechanism)的建构问题,引起与会者的广泛反响。自此,院校及专业退场机制问题成为了台湾高等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并与高校专业评鉴相结合.深刻影响着台湾地区高等教育当前与未来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近两年来,两岸关系明显朝向更加平稳和融洽的方向发展,两岸局势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两岸高等教育互动也迈人新的发展阶段,相互开放的程度、范围、领域等明显放大。在此背景下,两岸高校学历互认、相互招生等深刻影响未来两岸高等教育相互开放走向的根本性问题再次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  相似文献   
10.
在两岸文化教育互动日趋热络的全新阶段,社会各界对于签署“两岸文化教育交流合作协议”的呼声愈来愈高,但两岸当局对此态度却存在较大差异.在当前形势下,两岸间有必要“由点到面”、“从局部到整体”循序渐进地推进该协议的签署.两岸可先行签署《两岸高等教育交流合作协议》,随后再逐步扩大到文化创意、学术交流、新闻出版、文学艺术等领域的协商谈判,在此基础上推动《两岸文化教育交流合作协议》整体框架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