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外交国际关系   17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对病毒病的诊断主要依靠从病料中直接检出病毒或间接检出抗病毒抗体的方法,其包括:病毒的分离培养、电子显微镜观察和免疫学方法。近年来,人们应用核酸杂交技术直接检测病毒,即用标记核酸探针和靶病毒基因互补结合,通过检测标记物以达到诊断的目的,用该法检测时至少需要10~4~10~5个靶基因拷贝。由于有些病毒在数量很少的情况下可使宿主发病;有些病毒在感染早期病毒数量甚微,又无免疫  相似文献   
2.
分别测定了纯化的公驼精清诱导排卵因子7的活性和固定部分肽类的小肽氨基酸组成,证明活性位序易降解,这一特性与其所含的丝氨酸、谷氨酸、甘氨酸等有关。  相似文献   
3.
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了猪和牛的扁桃体、淋巴结、脊髓、肌肉和蹄冠皮肤中的口蹄疫病毒(FMDV)。与接种乳鼠测毒法比较,该方法的灵敏度达0.16LD50~0.32LD50病毒量。检测人工感染后7~35d的猪组织样品77份,25份为阳性;接种乳鼠并盲传3代,乳鼠-间接血凝试验(IHA)鉴定6份为阳性。检测人工感染后4~7d的牛组织样品52份,20份为阳性;接种乳鼠-IHA鉴定12份为阳性。检测野外鲜肉样品47份,12份为阳性;任选其中8份样品接种细胞单层,盲传至第6~7代,先后有5份样品产生CPE;其中6份样品同时接种乳鼠,盲传至第6~7代,3组乳鼠出现FMDV致病症状,IHA鉴定为阳性。检测冻猪肉样品37份,3份为阳性;冻牛肉样品9份、冻羊肉样品10份,均为阴性  相似文献   
4.
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牛食道-咽部分泌物(O-P液)中的口蹄疫病毒(FMDV)。第1组6份O-P液,采自人工感染发病牛,PCR检测结果都是阳性;查毒试验结果5/6阳性。其中1份样品的10-1,10-2,10-3和10-3.7稀释液的PCR检测结果也都是阳性;同样稀释的样品接种细胞,每稀释度2瓶,10-1~10-3都是2/2出现FMDV所致的细胞病变(CPE),10-3.71/2出现CPE。第2组样品是从野外采集的水牛O-P液,共52份。PCR检测结果9份为阳性,另7份为可疑(弱阳性);取接种了这7份O-P液的细胞培养液(无CPE)再作PCR检测,结果全部是阳性。52份O-P液样品分别接种IB-RS-2细胞培养物,并盲传3代,均未观察到典型的CPE。研究结果表明,建立的RT-PCR方法不仅可用于检测细胞培养物和动物组织,也适用于检测牛O-P液中的FMDV。该方法比目前常规的查毒试验显著的快速和灵敏  相似文献   
5.
采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观察了双峰驼精清及其对照组牛、羊、猪精清电泳蛋白图谱,测定了各蛋白组份的分子量。结果表明,双峰驼精清在分子量72390~12881D间形成17条蛋白区带,在72390~43177D间,与牛、羊、猪精清蛋白图谱相似;但在较小分子量中,在分子量为40685,20844及15693.3D的三条蛋白区带处,有与牛精清蛋白位置上相近的蛋白区带,但含量及分子量尚有差异。  相似文献   
6.
从双峰驼精清内分离出一种新的活性多肽。这种多肽是将公驼的精清经DEAE—纤维素和SephacrylS—200柱层析加以初步分离。在试验动物上测试,找到可以诱发母兔排卵的活性多肽。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和等电聚焦电泳(IEF)测定了这种多肽的分子量和等电点。  相似文献   
7.
公驼精清经DEAE-纤维素离子交换层析,共收集到7个蛋白组份,回归本动物,确定了可以诱导母驼排卵的组份,并经等电聚焦电泳加以证实,此外,分析了公驼精清的氨基酸组成,并对活性组份试行进一步纯化。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制备了猪水泡病病毒(SVDV)的四个结构蛋白,并分别免疫家兔制备了各相应的抗血清。通过中和试验和ELISA试验表明,任何一种结构蛋白抗血清均不能分辨SVDV和人柯萨奇B_5(CB_5)。说明SVDV和CB_5在四个结构蛋白上都具有高度的同源性。  相似文献   
9.
以往对家兔麻醉多采用静脉注射2.5%硫喷妥钠或3%戊巴比妥钠等,不但给药麻烦,还需专职麻醉人员,而且麻醉时间短,剂量不易掌握,容易造成麻醉死亡。我们在实验中,采用新型动物全身麻醉剂-速眠新对家兔进行全身麻醉试验,取得了满意的结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本文探讨了应用~(35)S-甲硫氨酸对SVDV和CB_5这两个相关病毒体内标记的条件,并对病毒不同感染时间和不同标记时间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病毒感染时间是标记成功的最重要因素,相比之下标记时间并不重要。病毒感染与标记也可以同时进行。标记液至少可以反复使用3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