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法律   4篇
中国政治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2001年9月至12月,作为最高人民检察院第二期西部巡讲团成员在西藏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巡讲工作。除阿里地区外,我们去了西藏7个地区中的6个地区。在巡讲的同时,我们还对西藏自治区检察机关民事行政检察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在此期间,我  相似文献   
2.
我国刑法第356条规定:“因走私、贩卖、运输、制造、非法持有毒品罪被判过刑,又犯本节规定之罪的,从重处罚。”笔者认为,这是刑法在总则之外又在分则中规定的特别累犯,刑法分则中规定的特别累犯,且仅见于刑法分则第六章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第七节毒品犯罪之中,因此,刑法分则中规定的特别累犯实际上就是毒品犯罪累犯。  相似文献   
3.
一、房屋租赁合同一般不能适用不可抗力条款 我国《合同法》第117条第1款规定:“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根据不可抗力的影响,部分或者全部免除责任,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当事人迟延履行后发生不可抗力的,不能免除责任。”第2款规定:“本法所称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非典”疫情及其防治措施对  相似文献   
4.
2001年9月至12月,作为最高人民检察院第二期西部巡讲团成员在西藏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巡讲工作。除阿里地区外,我们去了西藏7个地区中的6个地区。在巡讲的同时,我们还对西藏自治区检察机关民事行政检察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在此期间,我们走访了自治区检察院和各地区检察分院的业务处室,了解民行检察工作的开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一、政府机构改革的沿革建国以来,我国共进行过八次大的政府机构改革。前三次改革分别在1952年、1956年和1961年,是在计划经济的框架内推进的,依赖的基础是政府命令的方式指挥经济、配置资源。改革的目标是解决机构臃肿,行政管理环节过多,效率低下等问题。改革的内容是中央向地方放权或收权。因此,改革的结果必然不可能脱离当时特定的社会环境和政治背景即计划经济体制,机构改革使机构越改越膨胀,企业仍然是政府的附属物,这是因为收权和放权均未触及根本的经济关系、产权关系和政府职能的转变。后五次机构改革分别在1982年、1988年、1993年…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