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法律   20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肌肉浸渍液电导率(electrical conductivity,EC)、pH两指标联用在PMI推断上的意义。方法 SD大鼠处死后,保存在25℃环境中,于不同PMI提取大鼠后肢肌肉制备匀浆液,测定浸渍液EC和pH。分析EC、pH两指标联合使用推断PMI的意义。结果 EC、pH两指标随PMI均呈现阶段性变化:1d内,pH明显下降,EC无明显变化;2~3d,EC、pH均快速增大;4~10d,EC继续增大,而pH变化不明显。EC、pH联合使用,有助于划分PMI时段,以及特定时段内指标的优化:1d内,选择pH最佳,2~3d,EC、pH联用最佳,4~10d,选择EC最佳。结论 EC、pH联用有助于提高PMI推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实验评估不同条件下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分离组织中浮游生物的效果。方法大白兔肝组织匀浆后与3种藻类混合物混匀,分为混匀高速分离组、混匀低速分离组、叠加高速分离组、叠加低速分离组和未分离组(对照组)进行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分离浮游生物,镜检并提取其DNA,用PCR技术分别检测浮游生物16S rDNA和叶绿素基因特异性片段。结果混匀高速分离组有较多浮游生物呈分层条纹状分布于离心管中部,叠加高速分离组浮游生物紧邻组织细胞层下,低速分离组见较少浮游生物紧邻于组织细胞层之下,未分离组见浮游生物和组织细胞混杂沉于管底;经DNA检测,各分离组组织细胞层下液体均可检出浮游生物的1条447bp 16S rDNA片段及1条194bp叶绿体/叶绿素脱辅基蛋白基因片段,未分离组均未检出扩增产物且背景较深。结论混匀加样方式进行高速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合并收集组织细胞层下所有液体,是分离浮游生物的最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是惟一的细胞核外DNA.人类mtDNA为一裸露的环状双链结构,长16569 bp,由富含嘌呤的重链(H链)和富含嘧啶的轻链(L链)组成.mtDNA编码区的序列相对保守,其非编码区长1122bp,又称为控制区.控制区的碱基变异相对集中分布在15996~16401nt和29~408nt两个区段,分别称为HV Ⅰ和HVⅡ.后来,Lutz等发现在438~574nt间也存在较多的碱基变异,称为HVⅢ.mtDNA呈母系遗传特征,加之其拷贝数多、突变率高、抗腐败能力强,具有极高的法医学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单管一步甲基化可变位点(methylationvariableposition,MVP)分析技术一单管消化后PCR链融解曲线分析(post—digestionPCR—meltingcurveanalysis,PDP—MCA)。方法以文献报道的差异甲基化区(differentiallymethylatedregion,DMR)为模型,在MVP两侧设计一组解链温度各不相同的引物。应用FastDigest甲基化敏感性限制酶(methylation—sensitiverestrictionenzyme,MSRE),在同一反应管内顺次进行DNA的酶切、复合扩增和MCA检测.生成MCA图谱。同时用该方法和传统的MSRE—PCRMCA技术检测相同样品(外周静脉血、精液、阴道液各5份),比较两种方法检测结果,验证其可行性,并分析比较不同样品的MCA/HRM图谱。结果解链温度相差2℃以上的片段,MCA峰分离良好,复合扩增后可以用MCA技术检测。应用单管PDP—MCA技术,可以集酶切、扩增和检测三步于一管,在2h内得到与传统方法一致的特异性图谱和数据,并实现样品的快速分类鉴别。结论单管PDP-MCA技术可以实现多个MVP的单管、闭管检测,具有简便、快速、易于自动化等优点,可用于样品DNA甲基化差异的检测。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大鼠死后肌肉电导率(electrical conductivity,EC)、肉类食品腐败程度指标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ic nitrogen,TVB-N)与死亡时间(postmortem interval,PMI)的关系,探讨EC作为尸体肌肉腐败程度评价指标的可行性,为该法用于PMI推断奠定理论基础。方法健康SD大鼠颈椎脱臼处死后,保存在28℃环境中,于死后不同时间点提取大鼠后肢肌肉组织,用去离子水制成质量浓度为0.1 g/m L的肌肉浸渍液,并测量所得浸渍液的EC值和TVB-N含量。分析EC(x_1)与TVB-N(x_2)的相关性,建立二者关系的回归方程;分析两指标与PMI的相关性,并分别建立两指标与PMI(y)关系的回归方程。结果肌肉浸渍液EC、TVB-N随PMI的变化曲线走势基本相同;EC与TVB-N呈显著直线正相关,回归方程为x_2=0.14 x1-164.91(R~2=0.982);EC、TVB-N与PMI显著相关,回归方程分别为y=19.38 x_1~3-370.68 x_1~2+2 526.03 x1-717.06(R~2=0.994),y=2.56 x_2~3-48.39 x_2~2+330.60 x_2-255.04(R2=0.997)。结论大鼠死后肌肉EC与TVB-N变化趋势一致,可以作为反映尸体肌肉腐败程度的指标,为腐败尸体PMI推断的相关研究提供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检测嗜尸性蝇类28S r RNA基因中715 bp序列,鉴定常见嗜尸性蝇类种属,解决其形态学鉴定难题,为死亡时间推断提供技术支持。方法收集洛阳地区常见嗜尸性蝇类标本29只,经形态学鉴定后,用Chelex-100法提取腿部DNA,并对28S r RNA基因片段进行扩增和测序,与Gen Bank和EMBL数据库中的28条相应蝇种序列进行比对,用MEGA7.0软件进行序列整理,通过BLAST搜索进行序列比对,并分析所得序列碱基组成,建立种内及种间进化分歧率,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形态学鉴定29只嗜尸性蝇类归属于3科5属6种。获得28S r RNA基因中715 bp的序列,在线BLAST比对结果显示相似度100%。系统发育树显示5种蝇类可以较好聚类。不同蝇种种间差异0.007~0.045,种内差异0~0.001,种间差异和种内差异没有交叉。结论 28S r RNA靶基因序列片段对嗜尸性蝇类有良好的鉴别能力,可以作为新的嗜尸性蝇类种属鉴定遗传标记。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简单、有效的m tDNA单倍型检测及异质性筛查技术,并获取其相应的汉族人群频率分布。方法用PCR-DGGE技术对200例武汉汉族无关个体外周血m tDNA HVⅠ15997~16174nt和16208~16401nt区域进行分型检测。结果200例汉族无关个体中,15997~16174nt和16208~16401nt区域分别检出20种和22种单倍型,其单倍型多样性(HD值)分别为0.8159和0.8844;m tDNA HVⅠ组合单倍型共90种,其HD值达0.9803。两区域分别有4名和2名个体观察到异质性,其发生率为3%。结论PCR-DGGE是一种简单、灵敏、高效的m tDNA多态性及异质性检测技术,可应用于法医学实践。  相似文献   
8.
焦磷酸测序技术是一类高通量、稳定、无需电泳、实时检测和定量的自动化测序技术,并广泛地应用于序列分析、遗传变异检测及定量分析的领域。对该技术的新进展及其在法医学和群体遗传学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是惟一的细胞核外DNA。人类mtDNA为一裸露的环状双链结构,长16569bp,由富含嘌呤的重链(H链)和富含嘧啶的轻链(L链)组成。mtDNA编码区的序列相对保守,其非编码区长1122bp,又称为控制区。控制区的碱基变异相对集中分布在15996~16401nt和29~4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武汉汉族群体M ICA-STR基因座遗传多态性进行了调查,现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样品武汉地区235例汉族无关健康个体EDTA抗凝血由武汉同济医院血库提供。所有样品采用Chelex-100法提取DNA[1]。1.2引物M ICA-STR分型采用M izuki等[2]报道的引物,其中上游引物5′端用6-FAM荧光染料标记,由上海生工生物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合成。1.3 PCR扩增及产物检测M ICA-STR扩增反应总体积为10μl,内含200μmol/L dNTPs,50mmol/L KC l,10mmol/L Tris-HC l(pH8.3),1.5mmol/LMgCl2,5~10ng模板DNA,0.2μmol/L每条引物,0.5U Amp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