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中国政治   7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苏月中  苏均和 《求索》2007,(11):32-33
股利消费心理理论和股利代理理论都是解释现金股利偏好的理论,这两种理论从不同角度解释投资者为何偏好现金股利这种收益形式。通过比较得出,政策制定者和上市公司应充分考虑不同投资者的现金股利偏好倾向,以更好地制定政策及进行财务决策。  相似文献   
2.
利率平价理论是解释、预测利率和汇率之间关系的比较经典的理论,许多国家的实证研究表明,它能够较好地解释发达国家汇率变化的规律.通过对20世纪70~90年代日本、德国、泰国汇率波动的历史回顾与比较,可以得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启示:一国在经济崛起的过程中,会自然而然地遇到汇率升值的压力,汇率必然要随着这种趋势进行调整;汇率的波动会通过进出口贸易、物价、市场心理预期和资本流动影响市场利率和证券价格的波动:浮动汇率、放开资本管制、保持独立的货币政策是大国经济的必然选择;政策目标的取舍方面要强调维护国内货币政策的自主性,绝不能让货币政策成为汇率政策的附庸;在本国汇率存在波动压力时,应避免宏观经济政策对货币升值做出过度反应.  相似文献   
3.
4.
人民币升值与加息两种压力叠加,将可能对我国资本市场产生市场整体效应、市场结构效应、行业板块效应。我国的外汇市场、货币市场与证券市场三者之间存在较强的关联性,人民币加息与升值的双重压力所产生的资金效应和股票资产的价值重估效应,将共同推动中国资本市场总体价格水平的上升,促进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同时,鉴于我国目前人民币的利率弹性和汇率弹性较低,加之货币加息与升值的反向作用,预计人民币升值对资本市场的效应将有所弱化。但是,由于人民币升值预期所形成的国际热钱内流趋势不可忽视,我们应对由此可能形成的经济泡沫保持高度的警惕。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的系统研究,首次构建了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的理论基础,进而基于国际经验,对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基本框架,各层次资本市场的功能选择、市场定位、制度安排,多层次资本市场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以及建设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具体步骤等进行了分析,并对构建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欧债是偶然性和必然性、内在和外在原因相互交织的结果。内部偏单一的因素包括经济和人口结构不平衡、东西欧文化差异,整体的相互交织的因素包括欧元区建立时的缺陷、银行互相持有主权债务、评级机构煽风点火以及法德对救援的态度。这次欧元危机必将推动欧元区深化体制、机制和制度改革,特别是在货币联盟基础上,创建统筹货币、财政、预算和税收的制度和机制。  相似文献   
7.
信用的经济价值与我国失信惩罚机制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用缺失现象严重一直是我国经济领域的一项突出问题,也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巨大障碍.完善的惩戒机制是保证社会信用体系有效运行的一个重要环节.借鉴美国失信惩戒机制建设的经验,当下我国需要在六个方面制定和推行使"失信成本"远高于"守信收益"的惩治制度,培育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