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外交国际关系   25篇
综合类   1篇
  2007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实验应用体外培养方法制备细粒棘球绦虫六钩幼排泄分泌(ES)抗原,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首次对六钧蚴ES抗原的反应原性进行了初步分析。以5μg/ml包被反应板分别与已知阳性、阴性血清;人工感染血清,免疫血清,疫区屠宰绵羊血清;肝片吸虫、细颈囊尾蚴以及边虫感染的绵羊血清反应,结果表明六钩蚴ES抗原具有较好的反应原性。SephadexG-200层析对抗原有一定的纯化作用。纯化六钧蚴ES抗原可望用于绵羊棘球蚴病的免疫诊断。  相似文献   
2.
本文用人工感染的方法获得大量纯净肌幼虫,经冻融、超声粉碎、高速离心制备出肌幼虫可溶性粗抗原,按不同剂量分别用弗氏完全佐剂、氢氧化铝佐剂及油性剂乳化后间隔1周分2~3次免疫小白鼠。最后一次免疫后1周攻击感染。攻击感染后7天查检肠道成虫估计成虫的生殖能力。攻击感染后5周剖检肌幼虫。结果弗氏完全佐剂、氢氧化铝佐剂及油性剂的作用近似。弗氏完全性剂组以0.3mg抗原诱导的免疫保护减虫率达65.71%;氢氧化铝佐剂组以0.6mg抗原诱导的免疫保护减虫率达71.7%;油佐剂组以0.3mg抗原诱导的减虫率最高达62.32%。  相似文献   
3.
本文应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首次对细粒棘球绦虫六钩蚴排泄分泌(ES)抗原的多肽组分进行了分析并同时对牦牛源棘球蚴原头节可溶性粗抗原的多肽组分进行了分析。应用10%凝胶,采用垂直板型电泳、考马斯亮蓝R-250染色进行SDS-PAGE的结果表明,六钩蚴ES抗原至少由14种多肽组分组成,分子量范围270~17.5KD,其中主要组分6种。原头节可溶性粗抗原至少由25种多肽组分组成,分子量范围230~17KD,其中主要组分13种。本项研究为功能性抗原的进一步分析、分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为了给本病诊断和防治提供基础依据,我们对部分实验感染猪的临床症状、血液变化、血清抗体及营养体重进行了观测。其结果如下: (一)材料和方法 1.实验动物:从甘肃临洮县市场购买的苏白杂种小猪,体重5~6Kg。经一段时间饲养观察,小猪生长发育正常。待公猪去势两周后,按设计剂量,称取含旋毛虫幼虫的大白鼠肉样,加少量饲料,逐头饲喂。每头感染10000条幼虫的6头,每头感染50条幼虫的3头。  相似文献   
5.
牛的伊氏锥虫病,常呈亚急性和慢性经过,虫体在血液中出没无常。由于用血液涂片检查诊断是很局限的,因此,需要寻求一种最敏感和可靠的血清学诊断法。过去对伊氏锥虫病的血清学诊断,仅以补体结合反应来衡量,而该法仅适用于感染后期,且操作复杂,滴度较低,达不到早期诊断的目的。Gill(1964、1965)用被动血凝对实验感染锥虫的家兔做了实  相似文献   
6.
本世纪六十年代以来,国外先后用噻苯咪唑、甲苯咪唑、氟苯咪唑、丙氧咪唑、丙硫苯  相似文献   
7.
酶联葡萄球菌A蛋白酶联免疫吸附试验(HRP-SpA-ELISA),是利用金色葡萄球菌A蛋白代替酶标记第二抗体与酶结合,这种结合物具有与人和多种哺乳动物的免疫球蛋白相结合的特性,构成天然的抗IgG诊断试剂,在ELISA技术中,就不需要制备不同种属的IgG,有利于ELISA的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8.
有关旋毛虫幼虫在宿主体内的分布,国内仅见于对实验鼠,兔和自然感染病例的观察。本试验通过对人工感染猪的临床症状观察和各内脏组织、各部位肌肉的系统检查,以了解我国主要疫区流行的旋毛虫虫株大剂量感染对猪的影响和次代包囊幻虫在猪体内的分布状态。 (一)材料和方法 1.试验动物和人工感染:10头苏白杂种猪,体重3.75~12kg,用鼠传代保存的旋毛虫幼虫以不同剂量经口感染。试验猪分为4组,第1~3组各3头,分别以800~1000条/kg、1200~2000条/kg、2200~3000条/kg剂量1次感染;第4组1头,以4200条/kg剂量感染2次。  相似文献   
9.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诊断实验感染猪旋毛虫病的方法建立之后,在改进抗原制备方法,完善操作程序,提高检测效果的同时,对人工感染的101头猪血清及采自旋毛虫流行区和非流行区的3012头屠宰猪血清进行了血清抗体检测,并对流行区991份血清相对应的猪膈肌肉样进行了压片检查和消化对比试验,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将感染旋毛虫肌幼虫的大鼠剖杀,收集3日龄成虫及40日龄以上肌幼虫。将洗净的肌幼虫和成虫于含有0.25%溴化十六烷基三甲基胺(CTAB)及2%脱氧胆酸钠的PBS中培养2.5小时,离心取上清,经透析、浓缩即为表面抗原。将肌幼虫及成虫表面抗原按不同剂量与等体积弗氏完全佐剂乳化后免疫小白鼠,每次腹腔注射0.2ml,共免疫3次,每次间隔1周。攻击感染后剖检结果表明,肌幼虫及成虫表面抗原均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免疫鼠体内成虫及肌幼虫数均显著少于对照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