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1篇
法律   7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
一、完善社区矫正专业队伍建设的必要性——社区矫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从两高两部《关于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通知》、司法部的《办法》到各地的文件和实践,都明确了以司法所作为社区矫正的具体工作机构。很多试点地区的文件也把司法所人员定位为社区矫正专业队伍,但无论从社区矫正的哪一个职能而言,司法所人员都达不到“专业”的要求。与此同时,社区矫正工作的特殊性质以及基层司法所的有限资源,共同决定了司法所无法独自承担社区矫正工作的所有任务。  相似文献   
2.
司法部2004年颁布的《司法行政机关社区矫正工作暂行办法》(下文简称《办法》)中规定,社区矫正工作者由司法所工作人员、相关社会团体和社会志愿者组成。 另外,《办法》对社区矫正下了这样一个定义:社区矫正是……由专门的国家机关在相关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以及社会志愿者的协助下……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和社会转型进入关键时期,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和十七大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提出"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的要求",并明确提出要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公众参与、社会协同"的社会管理新格局,总书记胡锦涛同志亦于2011年2月19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发表重要讲话,  相似文献   
4.
紧张理论是用于解释青少年犯罪原因的主要理论之一,但其是否适合对国内青少年犯罪原因进行解释,还需要更多的实证检验。本研究以448名犯罪青少年和384名普通青少年为被试者,通过物质目标、受阻机会、可行的化解方法三个变量,对两组对象的紧张程度进行测量。差异显著性检验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犯罪青少年和普通青少年的紧张程度(包括物质目标、受阻机会、可行的化解方法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而且紧张程度与犯罪行为显著相关。总体而言,测量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紧张理论可以有效解释国内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并为相应的对策建议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张金武 《中国司法》2009,(2):99-101
一、组织机构(一) 概况。北卡罗来纳州(下文简称“北卡州”)位于美国东南沿海,面积136560平方公里,居民700多万。该州非监禁罪犯的矫正工作由北卡州社区矫正局负责。在2007财政年度,北卡州社区矫正局的雇员总数为2.572人,年度预算1.34亿美元,在册犯人126.381人。社区矫正官与犯人的比例约为1:50。  相似文献   
6.
一、背景对未成年人的矫正与介入是社区矫正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由于未成年人在各项法庭程序、特别是刑事案件的审理、羁押过程中,心理上往往受到强烈冲击,同时其家庭、求学等社会环境也往往发生极大的改变,在审判之后也容易遇到许多生活和心理上的困难,从而使其在外部环境和内部心理方面都陷入困境,触发种种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7.
自全国试行社区矫正工作以来,取得了不少成效,但从实践来看,尚存在着矫正方式简单、专业方法匮乏、矫正效果欠佳等问题,"尤其缺乏有量化实证数据支持的有效矫正项目和方法措施"(张苏军副部长语)。为提高对社区矫正人员的教育矫治效果,广州市社区矫正工作中引入了循证矫正的理念和模式,开发了包含认知行为介入、家庭关系辅导、  相似文献   
8.
未成年缓刑人员是社区矫正对象中的一个特殊群体。由于其心理、生理尚未成熟,因此羁押及刑事审判的过程会对其带来极大的冲击。被判处刑罚,埘未成年缓刑人员而言是一个严重的突发事件,对其本人及其家人都会造成巨大的压力,容易导致未成年缓刑人员存认知和情感上出现功能失调而无法应对种种闲难,从而可能出现离家出走、重新犯罪等行为。因此,如何存未成年缓刑人员的矫正工作中应用危机干预模式进行介入,使其取得心理平衡,对于促使其顺利回归社会、预防重新犯罪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