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2篇
中国共产党   11篇
政治理论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革命与生活     
[主持人语]二十世纪的中国革命,深刻改变了中国的社会结构与民众日常生活。也因如此,革命研究一直为近现代中国研究者所关注。不过此前研究中,人们将更多目光投向了革命的成功之道以及革命引发的社会变革,对革命之于当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影响着墨不多。而在我们看来,就一般民众来说,革命的深远意义恰是生活方式的革新。革命对  相似文献   
2.
满永  葛玲 《唯实》2008,(8):159-163
20世纪50年代的城市社会整合,伴随着全面的单位化进程,蕴含了极其强烈的政治色彩.单位制的确立,标志着国家对城市社会整合的初步实现.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1950年代的皖西北地区为中心,在梳理新中国复员军人各项优待政策基础上,展示了这一独特群体的乡村生活境遇。文章指出,革命政权的历史背景,使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各级政府对复员军人安置问题都相当重视,并将其视为社会主义建设的"骨干",并由此造就了乡村复员军人异于常人的优越生活状态。但新政权对复员军人政治优越性的强化,却给不少乡村干部带来了危机感,并影响了其执行优待政策的积极性,最终使乡村复员军人的生活又烦恼不断。  相似文献   
4.
1950年代的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并非单纯意义上的经济所有制变革,同时内含将资本家由“剥削者”改造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的目标诉求.本文通过梳理资本家改造对其劳动生活、物质生活以及家庭生活的影响,尝试在日常生活场景中体味政治与生活关联的生成过程.文章认为,资本家由“剥削者”到“劳动者”的身份转换,不仅意味着个人改造的完成,更是对一个独特社会群体生活重塑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1950年代乡村社会变迁为背景,详细分析了此变迁对乡村社会关系变革的影响。文章认为,1950年代的社会关系变革基本遵循了一条由道德主导到政治主导的线索,在这个过程中,社会关系日益政治化。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1950年代初乡村社会变迁为背景,分析了此变迁对乡村社会关系变革的影响.认为,1950年代初的社会关系变革基本遵循了一条由道德主导向政治主导转变的线索,在这个过程中,社会关系日益政治化.  相似文献   
7.
1940年代末中共在皖西北地区开展的生产救灾行动,推动了乡村社会对革命的认识。在领导生产救灾的实践中,革命者对乡村既有传统的尊重,意味着革命开始由战争状态下的暴力夺权转入了民众的日常生活层面。这种生活化的转向,在拉近了革命与乡村社会之间距离的同时,也为革命塑造了一种更加贴近生活的新形象,从而为革命在乡村的最终巩固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1940年代末的皖西北地区仍处于国共内战的漩涡之中.动乱的社会情势加之频发的自然灾害,给当地人的生活带来了极大影响.在此形势下,地方革命者从民众的日常关切着手,通过领导生产救灾拉近了革命与民众之间的距离.尤其是生产救灾中革命者对乡村传统的尊重以及干部改造的意图,体现了革命的地方化趋向.而革命的地方化亦带来了一种生活化与...  相似文献   
9.
10.
正为了学习和贯彻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重要讲话及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推进学科建设,2011年12月24日,《马克思主义研究》杂志社、《中共党史研究》杂志社与华南理工大学思想政治学院在广州联合召开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当代中国"学术研讨会。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共中央党校,以及浙江大学、吉林大学、中山大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