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法律   4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5篇
综合类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和谐社会的建构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需要积聚各种力量融合促进,不仅从形式上优化,更要从实质上完善.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国家化与国家社会化趋势日渐明显,传统社会主体及其运行对建构和谐社会的动力不足,呼唤第三种力量的产生,社会中间层生成和发展,正成为从内力积聚到外延建构和谐社会的全新动力.  相似文献   
2.
基于农民权益保护的社区发展权理论研究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农民权益伴随着社会变迁而发展。在主体多元化、社会关系与社会利益交叠冲突的现代社会,农民权益不能仅通过个人选择还必须通过不同组织进行集体选择的方法来实现。农民权益保护要以动态发展的视野,在以农民为中心的主体发展权与以土地为主的客体发展权的立体构建维度中,以农村社区发展权为实践的时空载体,提出基于主客体和谐发展的社区发展权理论,从而寻求农民权益更新、更高层次的保护。  相似文献   
3.
和谐社会是一个发展、公平、民主、文明、法治的社会,需要以良好的社会秩序为稳定器,为了获得良好的社会秩序,是对人们的行为进行控制还是应着眼于使人们的行为具有可信度呢?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之间的利益冲突逐渐激化,构筑一个现代化的和谐社会,应面对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在理念、制度和实践中寻求和谐音符,以诚信为逻辑起点,以法治为保障,通过行为和谐、制度和谐、利益和谐,实现和谐利益。  相似文献   
4.
基层行政权与农民权益的和谐发展是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实践法治农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社会,农民权益不能仅通过个人选择,还必须通过不同组织进行集体选择的方法来实现。在新农村建设中,应以动态发展的视野,通过个人和政府的双重选择进行利益重构,着手以发展权为核心,以发展民主为内容的制度安排,实现基层行政权与农民权益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5.
和谐社会的建构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需要积聚各种力量融合促进,不仅从形式上优化,更要从实质上完善。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国家化与国家社会化趋势日渐明显,传统社会主体及其运行对建构和谐社会的动力不足,呼唤第三种力量的产生,社会中间层生成和发展成为了从内力积聚到外延建构和谐社会的全新动力。  相似文献   
6.
该文通过对L地区资产包案例的解读,从权利核与价值面立体探析我国银行不良资产的处置瓶颈,即权利保护瓶颈核上实体与程序缺位,价值实现瓶颈面上应然与实然错位,提出不良资产处置以资产包价值最大化为中心,以资产权利和资产价值为主线,完善资料整合、信息整合、技巧整合、资源整合和关系整合,协调项目内外部关系的思路,充分运用法律手段,有效运用非法律手段。  相似文献   
7.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要求。进行新农村建设必须解决农村文化动力不足问题,文化动力的相对衰退正是农村发展缓慢而滞后的重要原因之一。任何一项伟大事业的背后都存在着一种支持这一事业、维系这一事业的文化精神,研究新农村建设的文化动力,以第三种力量为基点,探索先进文化的建设理念,内蓄承载力,外拓张力,以法律为保障,以此形成新农村文化动力机制,这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大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8.
资本市场秩序是不同利益主体通过复杂交换和博弈选择所达致的一种制度过程。中国资本市场的公、私二元产权结构,政府是公有产权管理者,同时又是市场制度供给者和市场秩序维护者,由于自身特殊利益偏好,政府行为演化为市场内在要素,形成一种权力选择市场,以公共利益理论为基础的单向度资本市场制度体系无法有效制约政府行为,更难以实现公、私产权的市场制衡,由此促发当前资本市场的利益失衡和秩序扭曲。以私人利益保护为逻辑起点,超越现有市场规则内选择的固有进路,通过个体内核公共选择形式的双向度制度系统来促进资本市场各利益主体走向开放的"宪法式"趋同,寻求公、私产权在资本市场的宪制均衡,从而实现平等自由交易秩序的法治生成。  相似文献   
9.
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积极促进我国劳动力资源融入全球化运作,将是长时期内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课题。我国属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国家,在劳动力参与全球化配置过程中,政府应发挥积极的作用。我们应明晰政府在国际劳务输出的角色定位,促进政府职能转变,从而推动市场化国际劳务输出机制建立。  相似文献   
10.
信用社会的法文化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自古乃礼仪之邦,凡事以礼待人,存在着悠久的信用历史文化。然现代资本的高速运行,多样文化的国际融合,以“仁”为核心的中国传统信用社会逐渐被打破,信用危机已经显现,并且影响到我国现代社会的建立。我们应从法文化的角度分析信用社会,对其生存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关系等方面着手赋予其现代诠释,从隐性和显性两方面的社会秩序探讨信用社会的深层和表层因素和条件,以期提出相应的构建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