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法律   10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3篇
  2013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地方本科院校法学毕业生的调查表明,当前的法学教学在实践教学、能力深造、知识交叉复合、法学女生关怀等方面存在缺失,难以满足法学毕业生,特别是女毕业生的就业需求,建议地方本科院校进行法学教学改革,在实践性课程设置、更高层次专业课程设置、其他学科课程设置以及针对女生的就业辅导、心理课程设置上作出相应安排。  相似文献   
2.
关于人民法院能否不经当事人主张而援用诉讼时效的问题,法学界的一致看法是:无论当事人是否了解时效的规定或是否提出时效抗辩,人民法院均应依职权调查诉讼时效。司法实践中,人民法院从职权主义的习惯思维出发,也惯于主动援用诉讼时效。本文认为,诉讼时效应由当事人主张,人民法院不应主动援用。理由如下:  相似文献   
3.
论公证的本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证的本质是公证最根本的属性,是其各组成要素之间相对稳定的联系,是其自身独有的内在规定性。公证是以社会系统化信任为基础的、以公信力为核心要素的、程序化的权威证明活动。公信力、系统化信任、权威性、程序化应该是公证的本质。  相似文献   
4.
高等法律教育机构对法律本科生进行实践教育的目标 ,应使法律本科生具有能够适应未来各种法律职业需要的职业基本素质。这一基本职业素质从总体上看 ,包括基本的职业认同感和基本的职业技能两个方面。为其实现 ,应对法律本科生进行社会认知教育、职业伦理教育、职业技术教育以及职业适应性教育等。  相似文献   
5.
论本科法律实践教育的目标及其实现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等法律教育机构对法律本科生进行实践教育的目标,应使法律本科生具有能够适应未来各种法律职业需要的职业基本素质。这一基本职业素质从总体上看,包括基本的职业认同感和基本的职业技能两个方面。为其实现,应对法律本科生进行社会认知教育、职业伦理教育、职业技术教育以及职业适应性教育等。  相似文献   
6.
我国一般优先权立法的宏观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般优先权,在日本等国民法上称为一般先取特权,指的是由法律直接规定的特定种类的债权人就债务人全部财产的价值优先受偿的权利。①自罗马法以来,大陆法系各国规定的一般优先权主要有:司法费用一般优先权、劳动(雇工)工资一般优先权、社会保险费一般优先权以及税收一般优先权等。②我国现行立法也肯定了这些债权在企业破产时可优先于一般债权受偿。但我国现行一般优先权制度是在经济体制改革中出现问题而应急立法的产物,理论上的不成熟和实践上的不充分,使一般优先权立法还有诸多缺陷,因而有必要在今后的立法中进一步完善。 一、…  相似文献   
7.
电子商务的出现所引起的税收变化对原有税收规则提出了挑战 ,国外对电子商务税收存在着几种不同的态度 ;为解决电子商务税收问题 ,应在遵循税收一般原则的基础上 ,完善电子商务税收立法。  相似文献   
8.
论土地承包经营权人在土地征收中的意思表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左平良 《河北法学》2005,23(3):31-34
现行土地征收制度中,土地承包经营权人的意思表示在总体上表现出有限性、滞后性、消极性的特点。土地征收 相对人意思表示的制度模式大体上可分为强职权主义模式和相对人主义模式两种。我国应选择相对人主义的立 法模式,强化土地征收中的承包人意思表示。对承包人意思表示制度的具体构建,应从明确承包人是土地征收中 的独立意思表示主体,以及界定承包人意思表示的内容、形式、效力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9.
多样化:我国本科法学教育大众化的关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科法学教育机构的普遍设立和连续几年的大规模扩招 ,标示着我国本科法学教育的大众化时代已经到来。适应大众化的现实需要 ,本科法学教育的培养目标、教育模式、服务面向等都应趋向多样化。当然 ,多样化并不是要否定本科法学教育有统一的办学规律  相似文献   
10.
论拾得物归属制度的历史发展及其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拾得物是指拾得遗失物。所谓遗失物,是所有人遗忘于某处,不为任何人占有的物。遗失物被抬得后,如何处理其归属关系是一个颇为复杂的问题,它牵涉到如何充分地保护失主的所有权,拾得人、善意第三人能否有条件取得遗失物及国家取得遗失物的根据等问题。因而,理顺失主、拾得人、善意第三人及国家在拾得物归属关系中的地位,意义重大。本文认为,拾得物的归属处理经历了一个由严格到宽松的过程,它本质上是商品经济不断发展的反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应健全拾得物归属制度。一、传统民法对拾得物归属的处理首先,充分保护失主的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