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1篇
法律   1篇
综合类   1篇
  2016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民事救济论者希望用民事法律保护环境,但对民事救济和环境损害两者的对接试验说明,民事救济可以对“他人”的人身财产权益提供有效救济,但无法对非“他人”的利益提供救济。环境利益是人类的利益,环境损害是对人类环境利益的损害。创造“环境权”的努力无法为人类环境利益创造具有自然人、法人身份的利益主体。民事救济手段中的救治已然损害的赔偿性责任方式、阻遏性责任方式、预防性责任方式都不能对环境损害提供救济。我们无法为环境损害找到符合民事救济制度中的责任人条件的行为人。造成环境损害的“总行为”的主体是不应按民法原理对行为负责,也没有能力对环境损害负责的“众人”。能够对环境损害负责的适格主体是政府,这已经在环境法制建设和环境保护实践中得到验证。  相似文献   
2.
近日,中共中央制定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提出了二十字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即: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这是继江泽民总书记提出“以德治国”思想后所提出的又一重要的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举措。作为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们来说,他们的道德素质如何,不仅与自身将来的发展息息相关,更会对全社会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因此,作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把加强大学生的道德建设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对待。一、加强学生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以德治国在高校的落脚点是以德育人,而以德育人的核心是培养受教…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