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中国共产党   3篇
中国政治   4篇
政治理论   4篇
综合类   6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张华  黄健荣 《求实》2012,(5):66-70
政治梗阻是困扰网络监督发展的严重障碍.从公共行政学观点看,它缘起于行政角色异化,制度悖论加剧行政角色的异化.针对网络监督的政治梗阻大致可分为轻度与重度两类,但无论何种政治梗阻都会对网络监督及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严重的危害.执政者应通过转变执政思维、严格相关程序以及加大行为成本等方式予以遏制与化解.  相似文献   
2.
分析几种代表性的观点可见,所谓权力,是指在社会行动中一方为了实现某种预期效果,利用各种资源或各种手段,影响、强制、控制、操纵、指导与支配他人的一种社会关系现象。我们分析权力关系不要忽视权力关系只是社会关系的一种,它在更多时候还要依托社会交换关系才能得以维持;它相对于其它社会关系有其特征。关于权力的形式,有学者提出强制性权力、奖赏性权力、法定性权力、专家性权力、参照性权力五范畴分类法;有学者则提出武力、操纵、说服和权威四种形式。除了那些分类外,在总体上还可把权力分为个人权力与制度化权力。权力现象表现为社会关系中其中一方的受控制状态,对这种状态的强弱程度的描述,就是对权力的度量。由于权力关系的属性是多重的,因此应采取不同的评价和测量方法。  相似文献   
3.
当代中国政策议程创建模式嬗变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政策议程的研究在当前学术界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是已有的研究成果表明,这些理论范式较多地从即时的视阈对政策议程的创建过程进行解释,而缺少历时向度的考察与对比研究,因而只能对某一具体的社会问题如何进入政策议程进行个案式的说明,而不能归纳和概括一个特定时期政策议程创建活动的总体特征和一般规律,当然也就难以从宏观层面对不同时期的议程建构模式进行纵向比较分析。因此,推进研究的深入发展亟需将个案式的解释模型上升为一般化的分析框架,通过对不同历史时期的创建活动进行动态化的梳理和比较,实现由单一向度的分析视角向"立体化"、多维度的研究方向转变。基于这一思考,以探究政策议程创建活动的"情境转换"与"过程变迁"及其内在联系为主旨,以政策议程创建模式为分析单元,提出了体制-过程模型,并以此为工具,以改革开放以来不同历史阶段的政策议程创建活动为考察对象,通过对三种政策议程创建模式的特征、过程及其背景的比较分析,力图在探究我国三十年间政策议程创建模式演进的一般规律的基础上对体制-过程模型的应用进行说明和验证。  相似文献   
4.
建构我国的问责制政府:理论基石及路径选择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一个有公信力和有效率的现代政府应当是有责任性并可问责的政府。我国自去岁抗击非典以来对在政府工作中失职或渎职的官员严加查处的动向是推进政府问责制的一个令人鼓舞的开端。政府行为须问责的理念和实践在抗击非典中激发,推进政府问责机制建构之紧迫性正日益清晰地为人们所认识。建构问责制政府是对政府及其官员行为的制度规范和道德规范的必然要求。我国现实政治生活中长期存在政府责任性不足和问责乏力的状况表明,依据善治和法治的理念加快建构政府问责制是我国政府管理创新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5.
我国地方政府问责制之建构和运行正在推进,亟待深化研究加大其力度.审视其现实情境可以看到,在"谁来问责"、"如何问责"、"如何定责"与"何以为制"等问题上认识、规制和运作层面还存在诸多问题.这些制约因素对地方政府问责制的完善和运行效度的实现极为不利.因此,提出促进建构与完善我国地方政府问责制,以优化问责资源配置的基本构想与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6.
公共政策排斥论揭示出排斥性是公共政策的本质属性.政策是否符合社会公正或能否有利于促进社会公正,能否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并持续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是区分政策正向排斥与负向排斥之根本界标.政策负排斥背离公共政策之公共性、公正性与合法性铁律,必然引发社会不满情绪,扩大社会的疏离隔阂,破坏资源配置效率,激化社会矛盾乃至诱发社会对抗冲突,导致社会撕裂的严重后果.政策负排斥是现代政治的一项负资产,是一种结构性暴力.深化对公共政策排斥性之认知,探寻优化政策正排斥遏止政策负排斥之良策,是改善国家治理促进社会公正与经济社会良性运行之要务.  相似文献   
7.
公务员远程网络培训模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务员远程网络培训模式正被积极地引入公务员培训系统,通过远程网络培训可以使公务员实现资源共享、实时互动交流、节约培训费用等。由于受到网络教学资源匮乏、培训师资力量不足、实践功能薄弱等因素制约,因此,远程网络培训需要加强法律法规建设以及组织管理,建立自主性学习机制,不断完善培训资源建设机制,使其真正成为公务员自觉提升素质、完善自我、实现职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在当今社会公共事务纷繁复杂,信息海量增长,公共管理运行中需决策与可能决策问题目标难以抉择、难于锁定的背景之下,政府决策所需的注意力资源之稀缺性更为彰显.政府决策者有限的注意力应如何聚焦,如何使政府决策注意力具有持久的敏锐性,政府决策注意力如何能保持对关键问题、敏感问题关注的持续性,如何对政府决策注意力资源进行有效配置,是影响政府决策能力的重大问题.提升和优化政府决策能力,需要不断激活、锐化和强化政府决策的注意力,不断改善政府注意力资源的配置效度.  相似文献   
9.
黄健荣 《群众》2017,(6):53-54
由于政府决策能力的重要性,回应时代之挑战不断优化政府决策能力,是改善国家治理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持续实现、增进和维护公共利益的需要,是创新社会治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需要,也是增强和维护政府合法性的需要.其中,健全监督问责机制,不仅对政府权力实现有效监督,给各级领导干部行使权力戴上了“紧箍咒”,更是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服务型政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知识公务人:政府官员角色跃迁的新愿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知识经济与全球化并称为20世纪中期以后人类社会所经历和正在经历的两场大革命。传统的政府管理因之受到挑战,知识密集型治理正在成为各国政府改革的新选项。作为公共事务管理的重要主体,政府官员必须回应时代要求,实现其角色转换。长期以来曾先后产生过很大影响的行政人、官僚人和经济人等三种关于政府官员行为方式和特征的分析框架,已在不同程度上凸显种种弊端。知识公务人理应成为政府官员角色跃迁的新愿景。探讨知识公务人的内涵、特征和再造途径及其意义,有助于推进我国重塑政府官员角色、优化公共管理与建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