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中国政治   5篇
政治理论   3篇
综合类   4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家幽暗意识就是人们对国家这种政治组织在人类社会中所起作用的正视和省悟,是对国家所必然产生的弊端或者危害的一种警惕性认知。马克思恩格斯的国家思想中含有国家幽暗意识,它是他们追求人的自由理想和现实环境的产物,这种国家幽暗意识与自由主义者的国家幽暗意识有区别也有联系。认识到马克思恩格斯的这种国家幽暗意识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文明建设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恩格斯在对中国的为数不多的论述中,运用其对西方工业化主题的思考方式,思考了中国工业化的一些问题,主要有中国必须走工业化道路的原因、中国实现工业化的方式和中国工业化的影响等内容。这些论述对中国的工业化进程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王守文  刘天旭 《前沿》2009,(3):66-68
省是中国最高一级地方政府单位。如何确定省域内科学的城市化途径以实现社会发展的平衡和高效.是本级政府面对的重要课题。本文结合省域资源的具体情况,分析省域城市化的特点。通过对以省域为单位的城市体系城市化途径和城市个体城市化途径比较分析,以求探索适合省域的城市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4.
县域是和谐社会构建的基本单元。民生问题是县域社会面临的基本问题。构建县域和谐社会,需要加快解决县域面临的诸多问题,其中以优先解决民生问题为重点,这既需要上级政府通过实施新农村建设对农民多予,也需要县级政府少取,更需要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5.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在新世纪提出的一个重要目标。这一战略构想的提出是对当代风险社会环境的一种认同和反应,反映了执政党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在风险社会背景下,中国和谐社会的建构应以县域为基本单元,针对县域社会存在的农村、农民问题,通过制度改进以及建立应急机制来化解风险,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6.
象征性治理——对政府治理失灵的一个概括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象征性治理是次于正式制度所欲实现的秩序的一种治理状态,是与主流意识所描述的理想治理状态存在一定落差的实际治理状态。象征性治理在现代社会中是广泛存在的,主要通过语言的、数字的、实物的和强制的四种方式实现。象征性治理形成的直接原因是官员为实现自身利益而过分追求外在形式;从制度角度分析,象征性治理是由官僚体制的内在激励机制扭曲与社会的外在监督机制约束不力综合作用的结果。在一个和平的社会中,象征性治理是次要的治理现象。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快速现代化伴随着一个比较明显的现象,那就是农民的被动市民化。从发展速度角度看,农民被动市民化主要是三种变迁速度综合作用的结果,合称"三重速度叠加",具体而言就是城市化发展的阶段加速度、赶超型现代化的政策加速度与工业化内置的机器加速度叠加而成的。农民被动市民化是中国赶超型现代化巨大成就所支付的发展成本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8.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各种潜在的社会问题层出不穷,以2010年发生的六起校园杀童惨案为样本,总结犯罪者杀童行为的共同基本特征,分析这种凶杀行为的社会发生机理及背后的社会根源,以探寻和解释底层群体的反抗方式和行为逻辑,并进一步讨论预防和根除类似这种暴力行为的基本对策,从社会根源上解决问题,防止悲剧再次发生.  相似文献   
9.
毫无疑问,财政是国家研究中的一个要素.不过,中国对国家财政的研究一直被经济学家(主要是财政学家)所垄断,而经济学家一般倾向于将财政预算过程看成一个纯粹的技术过程而不是一个政治过程,忽视了财政资源配置过程中的政治因素.实际上,"财政是个大问题.  相似文献   
10.
从组织背景看,西方近代国家学说从家庭模式转向了政府模式,转变的组织根源是封建的等级组织结构向绝对主义君主制的统一权力机构的转换。这种转换得以实现,离不开经济活动中契约活动的存在以及学术传统中的政体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