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法律   8篇
中国政治   1篇
综合类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刘源吉周群孙庆镇摘要金融系统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核心,在经济建设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当前新形势下金融系统犯罪的特点、成因分析,提出了相关的司法建议和对策,并且立足检察机关职能就如何预防金融系统职务犯罪提出观点。  相似文献   
2.
刘源吉  张艳  舒鑫 《法制与社会》2013,(34):210-210,218
在公众对于知情权日益重视的社会环境下,检察机关如何健全完善新形势下检察权的运行机制成为一个重要课题.检察宣告制度的创立顺应了司法公开的要求,增强了检察执法透明度和社会参与度,提升了检察执法的规范化水平,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3.
《刑法修正案(八)》第8条规定了坦白从宽情节,这是我国刑事立法上首次确认坦白从宽制度。坦白从宽法定化是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实现司法公正、提高司法效率,走出司法尴尬境地之必然产物。坦白,是指犯罪嫌疑人除构成自首以外的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情形。坦白的主体是"犯罪嫌疑人",可以包括犯罪单位。坦白的成立条件包括:被动归案;如实供述自己的已被司法机关掌握的罪行或者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虽未掌握、但与已掌握的罪行属同种罪行。坦白从宽是原则,不从宽是例外。避免特别严重后果的发生可以从四个方面进行认定。  相似文献   
4.
伴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群众法律意识的觉醒和对法律法规的认知提升.群众维权意识逐步提高.直接推动了群众的维权行动。然而群众在维护权益时却忽视各种义务,出现了违法维权现象。群众维权意识重于守法意识.必然对检察工作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附带民事诉讼的性质、原告人的范围、法律适用、处理权以及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从立法原意和实体操作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对适用中存在的争议进行了法理分析,尤其是揭示了人民检察院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利弊所在,进而提出应予取消的构想,对附带民事诉讼中存在的立法缺陷及其完善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6.
人民监督员制度实质上就是一种监督制度。“有了国家组织,便有了公共权力,有了公共权力,便有了对公共权力的监督。在存在国家组织的政治时代里,监督是人类社会的不朽主题”。犤1犦和任何新生事物一样,人民监督员制度从一面世起,就引起各方的关注,有赞扬,也有尖锐质疑,人民监督员制度所设定的监督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监督,成为理论争论的中心,为此,有必要对人民监督员制度的监督特征进行探讨,以求该项制度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笔者认为,人民监督员制度是一种来自检察系统外部的、以特定的检察权为监督对象、以民主性和权利性为主要特征的社会…  相似文献   
7.
2012年3月14日全国人大审议通过的新《刑诉法》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制度,并成为此次《刑诉法》修改的一大亮点。但是将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正式纳入法律行列,扩大了检察机关的不起诉裁量权,由此可能引发起诉裁量权滥用的风险,有必要引入外部的力量监督进行,才能保证检察权不被滥用。本文试从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的立法背景、引入人民监督员制度的构想、实践操作等方面,探索将人民监督员制度引入附条件不起诉案件的整个办理过程,从而能更好地推动人民监督员制度的自我完善。  相似文献   
8.
刘源吉  张秀芹  刘青青 《法制与社会》2013,(33):123-123,125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社会已经进入了高度信息化的网络时代,检察机关公信力提升面临前所未有的新机遇和挑战。加强执法公信力建设是检察工作服务和保障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拟从涉检网络舆情为切入点,探讨大众传媒与检察机关公信力建设的关系,并尝试性地提出网络信息时代检察机关执法公信力建设的路径选择,以求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9.
10.
恢复性司法是在社区的主持和调解下,通过犯罪人与被害人的协商,恢复被犯罪侵害的关系。恢复性司法以犯罪人和被害人自愿接受协商为基础,社区仅充当调解人的角色,但社区没有强制力。现代司法以强制力为后盾,通过权威维护司法。因此,恢复性司法不是传统意义的司法,而是一种理念。恢复性司法的基本理念是:犯罪是个人对个人的侵害,因而对现代刑事司法会产生多方面的影响。主意表现为:扩展了被害人的范围,弱化了刑事案件处理主体的独占性;强化被害人的地位,弱化国家的司法权力;强化社区的作用,弱化司法机关的强制作用;强调犯罪人的认罪态度,弱化犯罪人的程序保护功能;强调恢复犯罪的损害,弱化了刑罚的惩罚性。在关注恢复性司法有利于缓和因犯罪产生的社会矛盾的同时,不能忽视用恢复性司法解决犯罪问题可能对现代司法权威产生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