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1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8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辩诉交易在不同法系国家被重视并合法化,但辩诉交易的引进潜藏着巨大的风险,如以钱买刑,击溃我国司法宽容的底线,严重损害刑事被害人的权益保护等。在当下我国,对于辩诉交易需要少一些实用主义、多一些理性分析,坚持刑事司法的基本原则,恪守刑事司法的底线,避免制度过于宽松造成司法不公。  相似文献   
2.
<正>在《现代性之路:英法美启蒙运动之比较》一书中,作者格特鲁德·希梅尔法布从思想史的角度入手,对英法美启蒙运动进行比较。这本书篇幅不大,但其所讨论的主题,关涉思想史上的大问题。以小篇幅讨论大问题,意味着很大的困难,即作者必须在掌握足够材料的基础上,具备超强的分析能力,并能以高度概括但不失真的文字表述出来。这本书即显示出这样的特点。作者以"美德的社会学"、"理性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是中国社会社会主义建设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生力军。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意义重大而深远。为此,必须充分发挥我们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不仅要高度的重视学生党员发展,更要加强党员先进性教育,让学生党员严格要求自己,提高自身党性修养,充分发挥在学生中的骨干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为此,构建大学生党员长期先进性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真之追求     
寂寞求真,不仅是一种学术态度,在真正的学者那里,更是一种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5.
<正>霍布斯在构建其政治哲学时指出,在国家建立之前的自然状态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总是处于不断的战争状态,每一个人的生命,都无时无刻不在危险之中。因此有人说,在有效保护个体生命的国家建立之前,每一个为保全生命而疲于征战的人,犹如身处狼群之中。霍布斯对自然状态的设定,在其  相似文献   
6.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结合在当代中国的最新成果,世界的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为其提供了新的时代环境。其中,智能革命与生产力革命是其产生的物质前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为其奠定了实践基础;中国共产党形成的优良传统为其提供了方法和途径;习近平个人经历和品格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产生的主观条件;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其产生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自由是现代人眼中最核心的价值,甚至借用传统的哲学术语说,自由是现代人的"本质".一个人如果对此没有明确的认识,则很难称得上是一个现代人.自由意味着自我主宰,自我主宰则意味着责任.在一个政治社会中,自由人理应享有基本的保障自由的权利.在纯粹概念的层面上,上述说法毫无问题.不过,如果从经验的维度出发,将人视为自由、自主和具有责任意识的个体,则好像有点儿问题.一个人在未成年之前,因为尚未发育成熟,很难将其视为一个理智健全的人.正因为如此,未成年人犯罪,在法律上有区别于成年人的特殊规定.这还不算,有一种观点认为,人是有血有肉的,都有七情六欲;因此即使是成年人,在许多情况下,也很难克制冲动和抵御诱惑.如此一来,将人视为自由、自主和具有责任意识的个体,是否只是一种理论上的虚构?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民主理论,在总结我国和其他国家民主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以中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践为背景,论述了社会主义民主的实质,阐述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目标、原则、方针、内容和途径,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理论。  相似文献   
9.
<正>读赵汀阳的著作,常能感到某种思想的魅力,即使是在你并不完全同意其观点的情况下。赵汀阳的有趣,在于他对既有观念的顽强挑战,外加其犀利的笔锋。但他在《第一哲学的支点》一书的写作上,在用笔方面,较以往似有所收敛。不过,此书的内容本身,仍一如既往地履行着思想的责任。有关思想的责任或任务,赵汀阳有着清醒的自觉和积极的思考。他在此书中写  相似文献   
10.
"孝"是中华伦理道德的精神原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伦理道德思想莫不发端于"孝"。在孔子所创立的儒家思想学说中,"孝"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的伦理及政治功能向来为人们所重视。本文旨在阐述中华民族"孝"的发生及其发展演变,解读"无后为大"的孝意识,说明"孝"作为儒家思想中足以使个体超越死亡焦虑的强大精神支柱的深层心理意义以及它那以族类不朽为鹄的的内在精神实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