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中国政治   2篇
  2022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全面抗战爆发后,失去了"基地"武昌的私立武昌中华大学俨然成为战时高校中的"孤儿"之一,1938年底依靠湖北旅渝同乡会的帮助而寄居"宽不上二丈的米市街".在重庆南岸复校后,私立武昌中华大学在"无序"中困苦备尝,乞怜平价商品、举债银行度日、公演募捐,其艰难维持的窘状无疑成为战时后方私立大学生活样态的一个缩影.在"无序"情况下,学校依然按照"有章"规范来施教育人,仍维持三学院七学系的学科体系及商学办学特色,并积极接收借读生及宣传抗战,同时,亦努力加入"国家队",主动接受国民政府教育部的规训,但是,限于其体量过小及国家教育经费有限等因素,学校由私立转为国立的努力未能成功."无序"与"有章"并存,在"私立"与"国立"之间挣扎,成为战时后方私立大学的生存逻辑.  相似文献   
2.
赵国壮 《求索》2011,(1):232-235
清末民初,中国手工制糖业面临着严重危机,一方面国内糖品市场上的竞争日益激烈,另一方面各重要产区均呈现出一定的衰败现象。就对糖业危机的分析来看,学界多持"衰退"论的观点,但是,情况并非如此简单,因为在这一危机中,手工制糖业实现了初步的从传统到近代的艰难转型。这一转型的重要表现有三个方面:从甘蔗种植区到蔗糖经济区、手工制糖技术的改良及从以家庭副业性质为主的制糖到以手工工场性质为主的制糖。这一近代转型不仅阐释了手工制糖业持续存在的理由,而且也进一步肯定了手工制糖业在糖业现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及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