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1篇
综合类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近20年来的中国文学,经历了“市场化”和“数字化”两次重大转向.这两大转向交相呼应,互为推手,形成了一股科技市场一体化的巨大浪潮,在这一浪潮冲击下,文学艺术出现了人文精神丧失、审美价值下滑的严峻局面.在此背景下诞生的网络文学,面对市场的压力如何处理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在科技理性不断排挤人文精神的背景下如何实现审美超越,这是直接关系到网络文学的前途和命运的重要论题.  相似文献   
2.
“现代性”、“审美现代性”这些曾经被说成是与中国无关之舶来品的东西,如今已经渗透到了现实和文化生活的每个角落。如从现代性转向后现代性的视角理解审美现代性,不难发现,审美现代性在中国当代社会的生存与发展状况,与西方历史上的际遇几乎如出一辙。事实上,当审美现代性成为社会热门话题之前,随着改革开放而悄然形成的审美意识,已经转化成一种为现代性补弊纠偏的批判与救赎力量,并日渐成长为维系现代社会精神生态平衡的最重要的思想主潮之一。  相似文献   
3.
身体作为世界上最完美最崇高的艺术品,是最精美也最质朴、最单纯也最复杂的互文性文本;身体是大自然赋予人类至尊至贵的无价之宝,是成就人间奇迹的最初动因和最后奥秘.人类身体是人类灵魂的最佳图画,二者之间的互文关系,是构成身体美学的精华所在.身体美学的建构,是一个交织着“颠覆与重建”的“互文性”过程,是一个“日常生活审美化”和“审美日常生活化”在“各自零散破裂”与“相互镶嵌咬合”之间循环往复的可无限延展的“互文性文本”.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这一命题 ,自 2 0世纪 80年代由文艺理论工作者提出之后 ,一直受到学术界的热切关注 ,并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学术成果。本文即围绕“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的学理背景、内涵、关键、途径、目标和方向等基本内容进行综合性评述。  相似文献   
5.
处于生态困境中的文学迎来了"读屏"的时代,开始了与计算机网络的亲密接触。网络文学是一种用电脑制作、在互联网上传播、供网络用户浏览或参与的文学。对于网络文学本质的探讨,必须关注依赖技术发展而在传播中崭露头角的网络这一媒介。关于网络文学的是是非非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期专栏的三篇文章,其一认为网络的出现使受众从传统大众传播媒介的桎梏中解放了出来,文学的自由性得到了充分的彰显,但网络文学仍须遵循文学自身的创作和发展规律;其二认为网络文学作为民间文学的一种新样式,具有强烈的民间性诉求,并且注入了新的时代特色和民间情调;其三认为形形色色的创作软件作为技巧的变革者,已在观念层面对艺术创作产生了深刻影响,但网络时代新生艺术未必注定与"灵光"无缘。  相似文献   
6.
一个时期以来,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在网络空间大行其道,恣意妄为。在某些网文中,充斥着刻意否定中华文明、歪曲党史国史的现象;在一些微博微信圈内,质疑党的领导、诋毁国家形象、丑化革命英雄的言论更是屡见不鲜。对此,我们务必保持高度关注和警惕。网络空间的历史虚无主义者,虽未摘下"价值中立""还原事实"的旧面具,但其歪曲历史、抹黑英雄的新招数却变得更加犀利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