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法律   6篇
中国政治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3 毫秒
1
1.
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规定,法庭调查中先由公诉人讯问被告人,可以认为庭审中对被告人的主讯问是由公诉人承担的。这样,如何在庭审中讯问被告人,就是摆在公诉人面前新的课题。下面结合修改后刑事诉讼法实施以来的工作实  相似文献   
2.
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涉及诸多问题,其中较为突出的就有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中的证据如何运用的问题.对此,现行法律没有明确规范,实践中做法不一,现实中的难题和分歧一直存在.修正后的《刑事诉讼法》第52条第2款对此做了一定的规范,不过对有关证据转化主体、转化方式、转化结果还有待深化认识.  相似文献   
3.
1检察引导侦查的基本内涵和法律依据在九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韩抒滨明确提出:“深化侦查监督和公诉工作改革,建立和规范适时介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决捕后羁押率一直较高、超期羁押等现象,要求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进行捕后羁押必要性审查的呼声一直不断。新《刑事诉讼法》第93条规定正式确立了捕后羁押必要性审查程序,同时也明确了检察机关的捕后羁押必要性审查的主体地位,但检察机关内部如何配置捕后羁押必要性审查职能的争论随之而起。比较而言,由监所检察部门进行捕后羁押必要性审查更为适宜。  相似文献   
5.
黄世斌  洪星 《河北法学》2007,25(11):175-182
裁量不起诉是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确立的基本制度之一,其在价值功能等方面与"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更相契合.目前,裁量不起诉制度的运行还存在不少问题,为了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促进构建和谐社会,检察机关必须依法充分行使裁量不起诉权.  相似文献   
6.
我国羁押必要性审查主体呈多元化分布。刑事案件的侦查者、公诉者、审判者、侦查监督者都负有审查职责。但审查缺乏实效性。为增强审查实效性,新刑诉法赋予人民检察院监督型审查主体资格。监督型审查主体的内部分工在刑诉规则第617条基础上仍有完善必要。  相似文献   
7.
关于贿赂罪,我国刑法规定有行贿、受贿、介绍贿赂3种形式,涉及行贿罪、受贿罪、单位行贿罪、单位受贿罪、对单位行贿罪、介绍行贿罪等6个罪名,各个罪名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