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3篇
中国政治   2篇
政治理论   3篇
综合类   1篇
  2024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47 毫秒
1
1.
科学发展观是以社会主义最为核心的理念来谋划社会发展,它从价值理性与科学理性来提升着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科学发展观注重丰富世俗化社会中人们的精神生活需求,从而使人们坚定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  相似文献   
2.
理想人格的建构,实质是在日常伦理生活中探索成人之道,是对个体存在价值和意义的深入追问。孟子对居仁由义的君子、浩然正气的大丈夫以及人伦之至的圣人形象的描绘,呈现了理想人格的基本样貌。理想人格是自由且独立人格的典范,也是道德人格的集中体现,内蕴感知是非的道德认知、推己及人的道德情感、坚毅不屈的道德意志、人皆尧舜的道德信念和达济天下的道德行为,是塑造青年人格形象的精神内核。新时代青年应在实践中涵育道德人格,以成就个体德性的道德自觉、成己达人的道德觉悟、担当大任的道德抱负,为社会建设、民族复兴贡献己力。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安徽省肥西县实地调研,我们发现新形势下基层党内民主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民主决策贯彻落实有差距,干部选拔任用管理有失科学性,民主监督机制落实不到位,党代会和党委会履行职责不到位。而肥西县在推进基层党内民主建设中的实践值得推广:探索民主决策新途径,着力构建选拔任用的制度体系,采取多形式选拔干部。由此,对加强基层党内民主建设的建议如下:充分尊重党员主体地位,培养党员民主参与意识,拓宽党员民主参与渠道,完善党的决策机制,健全党内民主制度,完善党内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4.
丁成际 《唯实》2011,(7):41-43
人不仅有物质生活需要,还要有精神生活需要。在中国在经历了巨大的经济变革之后,国人的思想观念也正处于转型之中,如何构筑新世纪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问题日益凸显出来。八亿乡民的精神家园无疑构成了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主体,他们的精神家园的构筑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成败,也事关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丁成际 《前沿》2006,(10):158-160
本文首先阐述了中国传统伦理两大基本矛盾:个体至善与社会至善,道德修养与科技民主;其次论述了中国传统现代转化必须处理好三种关系:传统与现代、伦理与经济-社会-文化、伦理的平实性与崇高性。  相似文献   
6.
正义理论已成为学术界一个热点,对于正义,我们可以作不同的理解。就其理论的旨趣而言,西方自由主义者罗尔斯与诺齐克的正义思想无疑突出的是人的自由与权利,传统儒家的正义思想强调的是人格与人性的平等而不是政治平等,马克思主义认为公平归根结底是一种经济关系的表现,经济公平是在社会正义中处于基础性地位。从人的存在方式的完整性来说,政治的、道德的、经济的公平均构成人之存在的一个必然方面,从应然的角度来说,在未来社会中,社会的公平正义无疑会在政治、道德与经济三个向度中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7.
丁成际 《理论视野》2011,(12):44-46
民主权利、民主制度、民主作风构成了基层党内民主建设的三个基本方面,基层党内民主在"公推直选"等方面取得很大进步的同时,仍然存在着"组织本位"或"领导本位"的思维和路径、等级界限、程序性缺失、腐败行为严重的现象,这些严重地阻碍着基层党内民主建设。这需要加强公民直选活动、加强制度化建设、加强公民文化建设来进一步推进基层党内民主建设。  相似文献   
8.
丁成际 《唯实》2010,(1):33-37
传统的家庭与家族意识在当代农民工的思想道德中仍为主导意识,但其中的新生代农民工思想道德方面却出现了游离状态:一方面,难于融入到现代城市思想道德文化之中,另一方面,他们又脱离了传统的思想道德文化教育。农民工这种思想道德状况是由其乡土性为主的生存与生活方式所决定的,并根源于城乡二元的社会结构,而一元性中多元性与变化性共存的思想道德特点则与其所依赖的不同社会资源支持息息相关。在农民工社会物质生活与社会心理被双重"边缘化"的进程中,应特别注重城乡协调发展,除加强物质层面的协调建设外,更应重视城乡人民社会心理与思想道德层面的和合,以提高与加强农民工思想道德建设,从而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思想道德基础。  相似文献   
9.
乡村的善治离不开优秀传统文化背景的支撑。传统乡村文化一般由家族文化、礼俗文化与乡土文化构成,这些优秀传统文化凝结着先民共同的文化认同,极易产生共鸣,同时给人以归属感、自豪感与荣誉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乡村文化能把相关的社会成员安排在约定俗成的社会结构中,并内化为人们的行为规范,变成一种内在约束,形成现实的社会秩序,这对维持乡村秩序产生重要作用。充分利用好传统文化资源,将其融入到当代乡村治理之中,可以节约乡村治理成本,提高乡村治理效率,从而有效推进乡村治理,实现和谐乡村与美丽乡村的治理目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