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法律   4篇
中国政治   3篇
综合类   7篇
  2024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内地和香港警察福利待遇保障制度各具特色。香港警察福利待遇保障立法技术、结构设置、水平都值得内地借鉴。内地在警察福利待遇保障制度方面应提高法治化水平,更新立法理念和提高立法技术,在工时和休假、工资和津贴、医疗、抚恤金等方面进行改革,构建符合警察职业特色的福利待遇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2.
劳动教养制度作为一种介于治安管理处罚与刑罚之间的行政性强制措施,在长期的实践中,曾发挥过积极的作用,但由于立法上的不完善,尤其是缺乏程序性的规范,使这一制度在实施中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有鉴于此,本文建议在未来对劳动教养的改革中,引入听政程序,以便更好的保护被处遇人的权利,并从必要性与可行性两方面对此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一、根据《决议》精神明确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今年六月,党中央召开了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党的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对建国三十二年来党的工作的成就、错误和经验作了基本的估计,对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作了科学的阐述,我们要以《决议》为武器,总结我们的教育工作,对我国三十二年来的教育工作作出基本的估计,弄清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并进而检查我们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使我国教育事业在马列主义毛泽  相似文献   
4.
劳动教养制度终止后,有着违法习性而屡教不改的违法人员和违法但够不上刑事处罚却不能治安处罚的违法人员如何处罚教育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针对这两个问题,一是要灵活运用现有法律作为应急措施,二是修改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法律、改造行政处罚实体及程序和设立轻微罪制度,重构我国社会惩罚体系,从而达到惩罚和教育违法行为人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证人特权。也称作保密特权、拒绝作证的特权。享有权利者,可以免除出庭作证和就特权事项提供证明,可以制止他人揭示特权范围内的情况。尽管从其政策性考虑亦有不同的赞成与反对意见,但西方各国的立法不同程度地规定了拒证权,甚至有些国家将其作为一项宪法原则。目前,我国刑事司法资源有限、侦查手段落后以及侦查能力低下.加之法官自由裁判证据的条件不成熟,拒证权的享有主体不应过于宽泛。证人基于反对强迫自证其罪的权利对自己的违法犯罪活动可以拒绝作证对与自己有特定关系的人或案件可以拒绝作证.  相似文献   
6.
地方立法是我国立法体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保证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在本行政区域内的有效实施,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特殊事务以及为中央立法提供经验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地方保护主义和本位主义思想的影响,加之我国法律对地方立法权限规定不够明确,立法监督不力等原因,地方立法中越权立法和重复立法的现象较为普遍,下位法与上位法的冲突,同位阶法之间的矛盾时有发生,  相似文献   
7.
有的地方政府和个别领导凭借着人、财、物的控制权,对公安机关执法进行干预,严重影响了公安机关执法,可以从立法、改革公安机关体制、完善执法责任追究制度及建立典型案例通报制度等方面解决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8.
两岸共同打击犯罪,需要尽可能消除两岸罪名差异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在合作机制中,两岸刑法的相关规定被纳入到《海峡两岸共同打击犯罪及司法互助协议》的框架内。以抢劫罪为视角探讨罪名差异对两岸合作打击犯罪的影响,提出打击抢劫犯罪的对策:由嫌犯抓获地负责审判,判决所依据的法律为嫌犯之属人法,判决之执行也由属人地司法机关实施。  相似文献   
9.
铁路公安机关转制后组织结构与绩效评估改革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铁路公安机关转制是政治体制改革的一部分。转制后,铁路公安机关警务活动外部环境发生了变化,直接参与铁路建设的非警务活动也将减少。为了适应这些变化,铁路公安机关一方面要从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两个方面构建均衡、合理的组织结构,另一方面要科学界定警务绩效评估内容,制订主客观相结合的警务绩效评估标准。  相似文献   
10.
论隔时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隔时犯是一种常见的犯罪现象。所谓隔时犯是指犯罪行为与犯罪行为所引起的犯罪结果发生于不同时间的犯罪。因隔时犯的行为与结果之间有时间间隔的特征,故隔时犯与即成犯是相互区别的犯罪形态。隔时犯存在于大部分犯罪中,只不过存在于各类犯罪中的程度不同而已;而其犯罪时间则确定在危害行为实行完毕之时。有关隔时犯的追诉时效起算标准,我国刑法有明文规定,即隔时犯的追诉时效应从犯罪之日起开始计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