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1篇
中国政治   5篇
政治理论   3篇
综合类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美丽的生命     
汤军 《思想工作》2005,(9):20-21
2004年12月27日,一位年仅28岁的赤峰女孩在她生命进入倒计时的日子里,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她死后无偿捐献眼角膜和遗体,用自己的角膜为他人换来光明,为医学研究捐献遗体。  相似文献   
2.
汤军 《法制博览》2010,(10):24-25
国人以食为天,可见天上是可以掉馅儿饼的。谁都要吃饭,每天三顿,和谁吃都是吃。早饭和亲人吃,中饭和同事吃,晚饭和朋友吃,这是基本规律。吃,渐渐演变成一种爱好,一个文化,一类文明。日本人生着吃,西方人烤着吃,中国人煮着吃。如此不同的吃结构产生了各自的食具,进而是武器。  相似文献   
3.
蔡锷与朱德     
一辛亥革命前,在云南新军川军步兵标当兵的朱德,经标统罗佩金保荐考入讲武堂。教官之一就是年仅27岁,比朱德大四岁,可是已经做出大事的新军37协协统蔡锷。蔡锷在讲武堂讲课很受学生欢迎,朱德也很敬佩蔡锷。有一次,朱德去会蔡锷将军,竟被蔡的卫兵误认为是刺客,结果被蔡锷请进去摆谈。从此,朱德便经常出入蔡宅。在这里,朱德不但读到一些进步书刊,接受新的思想,而且与蔡锷逐渐加深了彼此间的了解,建立了浓厚的感情。朱德很尊敬蔡锷,崇拜他的敏锐思想和工作能力,蔡锷和朱德两位伟人的交往就是从师生关系开始的。  相似文献   
4.
汤军 《前沿》2010,(24):166-169
杜审言是初唐后期一位重要的诗人,其无论在近体诗形式上的发展、定型,还是在内容的拓展与表达上,都取得了杰出的成就,形成其卓立于初唐而独特的艺术风格。其边塞诗、山水诗更是开盛唐边塞诗慷慨激昂、雄浑壮丽诗风与山水诗雄奇、警拔、浑融诗风之先河,在诗歌由初唐走向盛唐的历史进程中,其起到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桥梁、纽带作用。对盛唐诗歌的启发、导引、推动之功,对唐代诗歌发展做出的重要艺术贡献,更为"沈宋"等所不及。  相似文献   
5.
汤军  张欣  黄忠培 《中国保安》2013,(18):44-48
在我国,保安服务是近年来发展较为迅速的一种有偿社会服务,它关系到每家单位和每个人的最基本安全问题。根据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在《人类动机的理论》一书中阐述的人的需求层次理论观点,认为人的安全需求是仅次于生理需求的基本需求。  相似文献   
6.
魏源与澳门     
魏源(1794—1857),清代著名的经学家、史学家和诗人,近代杰出的爱国主义思想家。他主张“经世致用”和“师夷长技以制夷”,是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他仕途坎坷,但积极改革盐法、漕运、田赋制度等;他同情农民起义,主张禁止鸦片;他学富五车、著作等身,却屡试不第,1845年才取得“赐同进士出身”。魏源一生中,有过唯一一次澳门之行。1846年夏天,魏源母亲去世,按照封建旧制,魏源丁忧守制,不能做官,便离开了江苏东台县令位置到扬州。迫于家境,魏源重新走上幕府道路,进入江苏巡抚  相似文献   
7.
随着保安服务向社会企业和个人开放的有序进行,对保安服务市场的监管成为公安机关维护社会稳定又一项重要的管理工作。公安机关应当加强指导和监督,确保保安服务市场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汤军 《中国保安》2012,(11):32-34
为深入贯彻落实《保安服务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和《公安机关实施保安服务管理条例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上海市各级公安机关治安部门根据公安部《关于传发〈全国保安服务市场清理整治专项行动工作方案〉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  相似文献   
9.
汤军 《中国保安》2012,(19):33-34
为深入贯彻《保安服务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根据公安部《关于做好保安员资格考试发证有关工作的通知》要求,上海公安机关今年以来精心计划、周密部署,全力推进保安员资格考试发证工作。截至7月底,全市已有70929名保安员报名参加了保安员资格考试培训,  相似文献   
10.
在近年来的李贺诗歌研究中,李军同志无疑是用力最勤、用心最多、成果最丰的一位,其不论在李贺生平考证、思想研究、传说方面,还是在创作心态、题材特征、意象特色、艺术特色、艺术风格、美学风貌等方面,都有其的独到发现与见解,其不仅是对李贺诗歌研究的深入、拓展和创新,而且对今后李贺诗歌研究将起到重要的促进、导引与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